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2,(1):159-164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骨疏灵(GSL)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0.15 mL·min~(-1);进样量为2μL;检测波长为260 nm。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GSL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色谱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使用SPSS 26.0软件对12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测定12批GSL中淫羊藿苷等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标定了共有峰43个,指认出峰13为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峰16为蜕皮激素、峰28为芒柄花苷、峰30为毛蕊异黄酮、峰37为朝藿定A、峰38为朝藿定B、峰41为朝藿定C、峰42为淫羊藿苷。12批GSL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20~0.9960。当平方欧氏距离为2时,12批样品聚为三类,S4聚为一类,S7聚为一类,其余10批聚为一类;当平方欧氏距离为3时,12批样品可聚为两类,S4聚为一类,其余11批聚为一类。测定的8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931~1.985、2.197~5.058、0.319~0.737、0.134~0.325、3.380~6.770、17.463~35.547、18.298~37.390、11.933~24.368 mg·g~(-1)。结论首次建立了骨疏灵U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为该制剂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2)
微性状鉴别法是中药鉴别、检验方法之一,由于其简便、快捷、廉价的优点,近年来成为中药材检验研究热点。本研究就其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品种鉴别、真伪鉴别(掺伪)、掺杂、增重、霉变、非法染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中药检验中相关鉴别点(区别点)进行探讨,为深入研究微性状鉴别法及其标准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舌诊文献梳理归纳,以及对现代齿痕舌深度研究,追溯其源流,探讨其临床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齿痕舌在古文献提及很少,直到清代才有相关记载并赋予其临床意义,但描述多为复合舌象,其临床意义为气虚、脾虚、阳虚、寒湿、气滞血瘀。现代研究继承清代的成果,齿痕舌与气虚、阳虚、痰湿相关,同时与亚健康相关,系统阐释了齿痕舌的临床意义。基于人工智能对舌象齿痕的提取,以及对齿痕舌的客观量化,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展望了人工智能与诊断结合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真武冲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真武冲剂,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做心功能(NYHA)分级、生活质量积分计数、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1),血清NT-proBNP水平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复方真武冲剂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并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近20年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20日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有关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相关文献,对年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总计检索文献1 427篇,最终纳入文献1 408篇。(2)发文量处于小幅度的波动,说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3)期刊来源前3的期刊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光明中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有10位作者,通过可视化分析(N=526,E=432),说明有432个合作关系路径,进一步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密切;结合单位可视化分析可知(N=491,E=0),作者之间的合作多在同一个单位,缺乏跨地域合作。(5)文献共现关键词的结果展现了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实验以及研究进展3方面,而有效关键词聚类进一步展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研究的热点有临床观察、脂联素、决明子、临床研究、TNF-α、辨证论治、临床疗效。(6)关键词突显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证型、数据挖掘、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是目前的热点。(7)高被引文献显示,2017年临床肝胆病杂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005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以及世界中医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文献主要涉及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综述,近些年研究热点主要在辨证论治、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证型与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关联性,既总结了中医的临床经验,又通过相关指标客观化,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提供了研究基础和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中6种成分(黄芩苷、栀子苷、木犀草素、齐墩果酸、薏苡素、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Omega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以含10 mmol/L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的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5 μL,分析时间10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在负离子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 所测6种活性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103.7%,RSD≤2.70%。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检测限低、重复性高,适用于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强力止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强力止晕汤,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头重如裹、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评分和总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程度和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度胆红素异常、胃肠道反应、心慌)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止晕汤对肝阳上亢兼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式识别算法对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建立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唇形科中药物质成分数据库。采用物质成分三级分类体系,利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逻辑回归、特征选择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并建立识别模型。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一级、二级、三级分类水平上,寒热药性的物质成分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P <0.05),差异随物质分类层次而变化,各级分类下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2.30%、79.07%、91.51%,占比差异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级分类条件下,有效的关联规则较多。进一步分析得到27个核心类群及34个特异类群,特征选择结果得到15个决定性类群。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成功建立了寒热药性识别模型,总体准确度可达到89%。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差异明显,且互有交叉;双环二萜等27种物质为寒热药性的核心类群,其中, 15种物质为决定性类群;唇形科中药寒热药性往往由多种类别的物质成分交互作用而体现,单一类别的物质常不能用来表征寒热药性,多种物质类群的有机组合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白菊内酯作为药用历史悠久的天然产物,引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也揭示了其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DNMT1酶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的生物调控功能,但其确切的生物学靶点仍有待系统阐明。蛋白降解剂为天然产物的靶点发现提供了新的策略,可通过蛋白组学的考察,探究细胞中蛋白的全景变化,从而分析其潜在的靶点。本研究基于这一思路,以小白菊内酯为母体结构,设计、合成了20个小白菊内酯降解剂,测定了其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并优选化合物开展蛋白组学实验,鉴定出13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对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点发现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安徽省不同药用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对挥发油的含量、成分等进行比较研究,为安徽省不同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适宜的采收期采集新鲜菊花,通过传统的干燥方法干燥得到实验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分析并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贡菊、七月菊、滁菊、小亳菊和大马牙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10、100、202、205和218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了31、17、26、42和53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2.53%、85.62%、79.97%、78.73%和82.49%。结论安徽省不同药用菊花的挥发油成分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不同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