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支具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资料。单纯采用普通固定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对照组(21例),采用改良张力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的为观察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去除支具和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背伸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以评定改良张力支具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去除支具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4.47±12.37)° vs.(88.85±8.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0.31±16.87)° vs.(135.66±12.86)°,P=0.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78.84±5.04)分vs.(73.80±4.46)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07.52±12.30)° vs.(93.00±8.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肘关节旋转活动度[(141.42±17.02)° vs.(137.19±12.80)°,P=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关节Mayo评分[(80.15±5.24)分vs.(74.95±4.18)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使用改良张力支具可以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494和miRNA-125a表达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患者45例为退变组,下腰痛患者4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腰椎MRI,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分析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椎间盘Pfirrmann(PM)分级的关系。 结果 对照组共检查126个椎间盘,其中分级在Ⅰ级和Ⅱ级(正常)99个椎间盘,占78.6%(99/126), Ⅲ级、Ⅳ级和Ⅴ级27个椎间盘,占21.4%(27/126);退变组共检查135个椎间盘,其中分级在Ⅰ级和Ⅱ级(正常)17个椎间盘,占12.6%(17/135),Ⅲ级、Ⅳ级和Ⅴ级118个椎间盘,占87.4%(118/135)。2组PM分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退变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退变组血清miRNA-125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miRNA-49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退变组miRNA-125a表达水平与ADC值呈正相关(r=0.853,P<0.01),miRNA-494表达水平与ADC值呈负相关(r=-0.897,P<0.01)。血清miRNA-125a和miRNA-494的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125a和miRNA-494的曲线下区域面积分别为0.893(95%CI=0.815~0.971,P<0.01)、0.852(95%CI=0.762~0.932,P<0.01),敏感度分别为87.9%和93.7%,特异度分别为77.0%和67.7%,准确度分别为80.0%和7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92.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和76.9%。 结论 血清miRNA-494和miRNA-125a的表达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因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8):1017-1018
目的:探讨八珍汤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对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参与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2周及术后2周给予口服八珍汤中药方剂,A组及B组均于术中松止血带前30min静脉给予1.0g氨甲环酸,并于关节囊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g,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丢失血液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d、3d、1周、2周Rbc、Hct、Hb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失血,服用八珍汤方剂可提升Rbc、Hct、Hb数值,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低骨密度、高骨密度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对低骨密度、高骨密度人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下载公众数据平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下的基因芯片原始数据集NCBI-GEO Data Sets-GSE56815,运用R/Bionconductor分析原始数据,选取差异倍数1.5,P0.05的基因为差异表达基因;运用Medcalc及SPSS统计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一基因检测及联合基因检测对低骨密度、高骨密度人群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在绝经前女性中,低骨密度、高骨密度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存在着58个差异基因(18基因上调、40基因下调),且FOLR3ITGB3ABOIGHM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不同骨密度女性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在绝经后女性中,低骨密度、高骨密度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存在着75个差异基因(21基因上调,54基因下调),且TACSTD2MMP8LILRA5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不同骨密度女性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结论绝经前后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不同,低骨密度组与高骨密度组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在绝经后女性中差异变化更为显著,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基因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不同骨密度女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睡眠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跟踪随访的方法,对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确诊的321 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评,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 组:抑郁组(A 组),焦虑组(B 组)和认知障碍组(C 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分析其与PD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睡眠训练方案,训练3~6 个月后再次测评PSQI、HAMD、HAMA 和ADAS-cog。结果调查的PD患者中255 例有非运动症状,各组睡眠质量与非运动症状均呈正相关(p <0.05)。与睡眠训练前比较,睡眠训练后A和B组患者PSQI总得分降低(p <0.05),且HAMD和HAMA 得分也降低(p <0.05)。结论连续睡眠训练能够有效提高PD 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认知障碍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脑微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然而,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影响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近年来,多项磁共振(MRI)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并用于评估脑微损伤,如功能磁共振、灌注MRI、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易感性图谱、T2 mapping等。本研究综述了多模态MRI在脑微损伤中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了解脑微损伤的神经病理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脑微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代谢性骨病,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狄诺塞麦是一种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激活从而抑制骨吸收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国外临床试验中已明确证实其对改善骨密度、降低相关骨折发生率的良好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就此在临床展开应用。本文从狄诺塞麦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年高质量研究,探讨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狄诺塞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总体不良反应温和,尽管现存在用药策略方面争议及停药后骨折风险亟待进一步研究,总体上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82-1287
[目的]分析和评价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吻合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与人工血管移植三种术式对四肢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89例(146条血管)肢体血管损伤行血管移植修复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显微缝合组),33例采用吻合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吻合器组),26例采用缝合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血管组)。对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手术时间分别为显微缝合组(353.13±6.49)min,吻合器组(217.27±8.30)min,人工血管组(288.64±4.53)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91,P<0.001)。总输血量分别为显微缝合组(2435.2±153.08)ml,吻合器组(1271.07±87.47)ml,人工血管组(1522.60±103.0)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09,P<0.001)。吻合器组用时最短,输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吻合器组和显微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当,均少于人工血管组,但三组血管术后通畅及血管危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体血管伤的处理须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局部伤情、供体条件、血管口径等因素。采用吻合器进行血管移植手术用时最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血管直径>4 mm,宜选择显微缝合术式;直径在1~4 mm之间,优先选用吻合器。人工血管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8,(3):302-30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凝血指标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32例,根据术后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DVT组)141例和非深静脉血栓组(非DVT组)191例,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术前1d、术后1、3、5d凝血相关指标。结果:经超声确诊DVT141例,发生率42.47%,其中左侧116例,右侧25例;完全充填92例,不完全充填49例;累及股浅静脉2例,腘静脉18例,腘静脉合并胫后静脉9例,腓静脉16例,肌间静脉96例。DVT组术后第1、3d血浆纤维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和非DVT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7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皮温升高,挤压腓肠肌出现疼痛,134例患者无典型DVT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PE症状。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以肌间静脉为主,对于术后1、3dFib及D-D同时升高,并发DVT风险较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中超声联合动态监测凝血纤溶指标,有助于术后DVT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例与健康对照组7例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16S rRNA基因扩增,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菌群种类要多于对照组,且两组人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肠道菌群种类有一定的重叠性;Alpha多样性指标中的赵氏指数及艾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农指数及辛普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中的层级聚类能够将两组样本进行鉴别区分;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样本在门、科、种分类水平的部分肠道菌群含量存在差异(P0.05),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科、丛毛单胞菌科、厌氧绳菌科、毛螺菌、优杆菌等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所占比例要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6S rRNA测序有助于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骨质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