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实施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常规麻醉诱导成功后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烷组):从麻醉诱导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结束,其余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同对照组。观察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躁动评分,以及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 (T0)的收缩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上存在差异(P<0.05)。然而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和拔管后 5 min(T3)的生命体征数据,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各期的收缩压均明显升高(均 P<0.05),心率均明显增快(均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麻醉复苏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可减轻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和术后疼痛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而且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麻醉体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行单侧下肢骨科需用止血带的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联合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给予相同用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上止血带前15 min(T_(0)),松开止血带前1 min(T_(1)),松止血带后5 min(T_(2))和松止血带后30 min(T_(3))的血压、心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氧合指数(OI)、血浆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8(IL-8)、血栓素B_(2)(TXB_(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刻相比,两组T_(1)、T_(2)时刻平均动脉压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T_(1)、T_(2)、T_(3)时刻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_(1)、T_(2)、T_(3)时刻A-aDO_(2)均升高,且联合组T_(1)、T_(2)、T_(3)时刻A-aD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刻相比,两组T_(1)、T_(2)、T_(3)时刻OI均降低,且联合组T_(1)、T_(2)、T_(3)时刻OI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刻相比,两组T_(1)、T_(2)时刻MDA、IL-8和TXB_(2)均升高,且联合组T_(1)和T_(2)时刻MDA、IL-8和TXB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肺保护性通气能够减轻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9,(11):119-122
目的比较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用于经产妇和初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成功实施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40例经产妇(经产妇组)和40例初产妇(初产妇组)。分娩镇痛实施时机:宫口扩张至2 cm~3 cm。两组产妇硬膜外腔注药后,连接电子输注泵。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VAS评分,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1min与5min 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镇痛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产妇组第一、第二产程VAS评分与初产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产妇与自然分娩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O_(2、)P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初产妇比较,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用于经产妇,亦可明显降低痛感,不会造成产程延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麻醉学硕士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现状,为麻醉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178名麻醉学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学硕士研究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为(223.93±24.42),各个维度得分分别为学习意识(45.45±4.69)分,学习策略(42.48±5.15)分,学习行为(41.77±5.19)分,学习评价(44.56±4.75)分,人际关系技能(45.4±5.16)分。其中研二和研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研一学生的得分(P<0.05),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的得分(P<0.05)。得分较低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两个维度,而得分较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学习意识和学习评价两个维度。结论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教育者在毕业后教育中,应注重加强自我导向学习的引导和培养,采用不同的指导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对经腹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开始前30 min,高乌甲素低剂量组给予高乌甲素0.075 mg/kg稀释至20 m L静脉推注,高乌甲素高剂量组给予高乌甲素0.15 mg/kg稀释至20 m L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术毕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3组分别于入室后(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手术开始15 min(t_2)、气管拔管即刻(t_3)和术后24 h(t_4)抽取静脉血,测定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2,4,6,8,12,24 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 3组t_1、t_2、t_3时点血浆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与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t_4时点皮质醇、儿茶酚胺水平和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乌甲素高剂量组t_4时点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和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高乌甲素低剂量组(P均<0.05)。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术后2,4,6 h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乌甲素高剂量组明显少于高乌甲素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可以降低围术期患者皮质醇、儿茶酚胺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肿瘤治疗后由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症状,目前没有FDA通过的可广泛用于临床的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主要以止痛药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其他镇静药物,但效果不佳,甚至会导致抗肿瘤治疗失败。中医药防治该并发症有特定的优势且已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仅限于小样本临床报道,实验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综述了中药对于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及其机制,以期为CIPN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Epac在大鼠炎症性疼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通过左侧后肢足底中心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炎症性疼痛模型,Western blot检测Epac蛋白的表达变化;室旁核给予Epac激动剂8p-CPT(8p-CPT-2'-O-Me-cAMP)后,测定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痛行为变化,并在药效发挥最大作用时,取出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用Western blot检测Epac下游p-ME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炎症侧后足d 1、3、5、7、9、11的TWL明显降低(P<0.01),d 13的TWL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d6、8、10、12、14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PMWT)明显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室旁核Epac1蛋白表达在d 3开始明显降低,且在d 3和d 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ac2蛋白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p-MEK1/2蛋白表达在d 3开始降低(P<0.05)。与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8pCPT组大鼠于给药后20 min和1 h热痛敏均明显减轻,TWL明显升高(P<0.05);室旁核p-MEK1/2蛋白在给药后30min表达明显升高(P<0.05),2 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结论下丘脑室旁核Epac1-ME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CFA所致的慢性炎症性疼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神经阻滞术应用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引起血糖变化。方法选择有脊神经阻滞术适应证的老年患者104例,按照是否有糖尿病史分组,C组26例,无糖尿病史者,应用的镇痛液中含1 ml复方倍他米松;T1组26例,控制空腹血糖7 mmol/L的糖尿病患者,应用的镇痛液中含1 ml复方倍他米松;T2组26例,控制同T1组的糖尿病患者,应用的镇痛液中含0.5 ml复方倍他米松;T3组26例,控制空腹血糖7.0~10.0 mmol/L的糖尿病患者,应用的镇痛液中含0.5 ml复方倍他米松。记录各组脊神经阻滞术前3 d、术后5 d每天的空腹及中餐后2 h血糖。并记录每日血压、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阻滞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与阻滞术前相比,各组脊神经阻滞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明显升高(P0.05)。阻滞术后的NRS评分下降明显(P0.05)。阻滞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神经阻滞术患者应用复方倍他米松镇痛液后引起血糖升高,其升高差值、升高持续时间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应用糖皮质激素(GCs)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CI组);舒芬太尼组(CCI+Suf组)。CCI和CCI+Suf组制备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Sham组和CCI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0 g),CCI+Suf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舒芬太尼(0.02 ml/100 g)。每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3、7、14天给药30分钟后,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于术后第7、14天TWL测定后,随机选取6只大鼠L4-5节段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P2X3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和CCI+Suf组TWL缩短,P2X3受体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CI+Suf组TWL延长,P2X3受体表达下调(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以抑制脊髓P2X3受体的表达上调,并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D14+肺泡巨噬细胞、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40例。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20 KU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h外周静脉中血白介素-2(IL-2)和免疫细胞,并检测术中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CD14+巨噬细胞、IL-2、免疫细胞。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2 h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中IL-2、CD14+单核细胞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亚群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IL-2、CD14+单核细胞及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患者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BALF中IL-2和CD14+巨噬细胞增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T细胞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给予乌司他丁能减少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时全身及肺部的炎性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