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90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拔罐方式、治疗时间应用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涉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全部为RCT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W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拔罐可以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联合拔罐与单纯火罐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短期(≤4周)与长期( 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拔罐可以显著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疗效与拔罐方式、治疗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数每年全球超过约266,000人[1]。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8年美国预计新发胰腺癌5544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患者达44330例[2]。中国胰腺癌发病率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10位,癌症相关死亡率第6位,在某些区域,发病率为第7位,死亡率为第5位[3]。胰腺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缺乏早期生物标志物,所以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临床上发现时太多已是中晚期,和处于无法切除的临床分期,从而导致高死亡率。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指外分泌部分的导管上皮来源,约占90%,PDAC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第四位,如果治疗上无重大突破进展的话,2030年可能将上升至第二位[4]。PC总体5年生存率<5%,只有约15%的患者有可能接受“治愈”的可切除PDAC手术,多数的患者表现为无法手术和不可治愈肿瘤,且术后局部和全身复发非常常见,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20~23个月,这给其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PDAC管理策略和改善治疗方案。PDAC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表型,因此需要多种模式干预来控制疾病进展。过去许多的努力大多集中于致病因素的证据上,但收效甚微。吸烟、肥胖、长期存在糖尿病、PDAC家族史和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几大危险因素[5]。成人体质量超重(BMI>25 kg/m 2)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且与早期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6]。糖尿病作为胰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糖尿病的发病持续时间增加了胰腺癌的风险,而二甲双胍则降低了这种风险[7]。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是PDAC潜在的早期迹象,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8]。几项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与PDA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关系一般发生于慢性胰腺炎后10~20年之间[9]。更早和更好地发现和诊治PDAC为提高该病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基因、表观基因和蛋白改变的新型血液生物标志物,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为了加快生物标志物进入临床实践,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希望通过此类生物标记物筛选出高风险处于症状前阶段的患者。未来随着对PDAC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和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将为我们直接针对癌细胞和肿瘤的微环境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将近年来有关PDAC生物学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清肺汤对脾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受体(s IL-2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者的病情,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 w后血清IL-2、s IL-2R含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8.3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w后,治疗组s IL-2R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IL-2R与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5;r=0.40,P0.05)。结论:运脾化湿清肺汤治疗脾虚型特应性皮炎具有确实的临床疗效,极大程度地降低血清学s IL-2R水平,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37-1639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妇女绝经前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属祖国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文章从更年期综合征临证经验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肝肾阴虚基础上,痰、瘀、气、火兼夹为患的病证,以调补肝肾、平衡阴阳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建立一种便捷、稳定的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结合中医证型的综合造模方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5):777-779
乌头碱中毒无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诊断,往往是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临床药师在对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率失常的患者进行药学查房及用药教育时,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的评估,提出了患者乌头碱中毒诊断的可能,帮助临床鉴别诊断。通过药学问诊,临床药师参与到治疗团队中,对整个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炎性病变。CAG与两种癌变有着密切联系,即肠型胃癌和胃型胃癌。积极治疗CAG,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降低胃癌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医学认为血瘀的存在对本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同时从活血化瘀角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诊治与血瘀相关的研究进展探讨血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咳喘六味合剂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小样本、对照研究,将66例慢性咳嗽(阳虚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咳喘六味合剂,对照组予复方甲氧那敏,观察两组咳嗽主症及伴随症状(咯痰、遗尿、畏寒肢冷、乏力)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优于对照组(84.85%)(P0.05),畏寒肢冷、乏力、遗尿等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明显。结论咳喘六味合剂可明显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畏寒肢冷、乏力、遗尿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在治疗阳虚及病程较长患者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评价膏摩疗法治疗痛症的效果及临床决策。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膏摩疗法治疗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1日。使用改良Jadad评分标准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将≥3分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的要求提取资料后用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249例患者,涉及7种临床常见病种,Meta分析结果显示,膏摩治疗踝关节扭伤和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种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膏摩疗法治疗痛症有效且安全,尤其是骨伤科疾病。如何优化、规范化膏摩方及推拿手法,形成膏摩疗法治疗痛症的最佳临床决策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