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P100蛋白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NB4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NB4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SP10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100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SP100的定位;CCK-8检测NB4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的周期。结果 ATRA能明显促进NB4细胞中SP100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并将SP100由弥散的小点状转变为较大的斑块状;感染SP100-shRNA的NB4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病毒空载组(P0.05),并使G2/M期的细胞增多。结论 ATRA促进NB4细胞中SP100蛋白的表达,SP100蛋白可能参与NB4细胞增殖活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联用谷胱甘肽-S-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产物抑制反应过程分析法和初速度法测定GST活性的有效性.方法: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猪肝碱性GST同工酶.在25℃,用1.0 mmol/L 2,4-二硝基氯苯(1-Chloro-2,4-dinitrobenzene,CDNB)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及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人联苯样水解酶(BPHL)与缺失核定位信号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的coiled-coil的结构域(PML-C)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将表达PML-C诱饵蛋白及BPHL靶蛋白的重组质粒pGBKT7 PML-C及pACT2-BPHL共转化AH109酵母菌,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两者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能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ML-C融合蛋白的重组载体pCMV-HA-PML-C,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和表达带myc标签的BPHL融合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BPHL,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BPHL与PML-C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pGBKT7-PML-C及pACT2-BPHL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阳性克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MV-HA-PMLC及pCMV-myc-BP HL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共转染HEK293细胞,抗HA多克隆抗体沉淀HA-PML-C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用抗c-myc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可以检测到myc-BPHL的表达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pCMV-HA-PML-C及pCMV-myc-BP H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及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BPHL与PML-C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发一种简易的分析肿瘤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微流控肿瘤细胞电趋化芯片基本结构由直微通道和微通道两侧的储液池组成,通过插入储液池内的两支铂丝电极对微通道施加强度可控的直流电场;微通道内电场分布和强度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和实验测试进行表征;以迁移总距离、迁移平均速度、x方向前进迁移指数( xFMI)和y方向前进迁移指数( yFMI)作为量化参数,分析横纹肌肉瘤RD细胞在不同强度直流电场下的趋电性迁移行为。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微流控电趋化芯片结构能够在微通道内获得均匀分布且强度可控的直流电场;细胞趋电性实验显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朝电场阳极迁移;在188~1320 V/m的直流电场范围内,RD细胞的xFMI和迁移距离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开发的肿瘤细胞趋电性迁移分析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简单易行,有望用于各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电趋化迁移行为及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下调GINS2的表达后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周期调控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并稳定转染干扰质粒的细胞为于扰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只加入脂质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HL60细胞为未处理组.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3 H-TdR掺人实验检测细胞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CDK1、cyclinB1等蛋白;RT-PCR检测ATM,CHK2,P53等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 和其他3组相比,干扰组细胞G2期细胞数明显增加、DNA合成受阻、增殖减慢.与G2期相关周期调控蛋白CDK1,cyclinB1的表达随时间变化而明显降低.和其他3组相比,干扰组细胞ATM,CHK2,P53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下调GINS2表达后可抑制HL60细胞DNA复制并影响其G2期进程,机制可能与ATM,CHK2,P53等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肤3种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前评估切除范围确定方法的依据。方法术前采用皮肤外科医师有治疗目的的多点取材作病理组织活检并结合显微镜阅片观察、测量肿瘤组织浸润距远端距离与深度来指导评估手术切除范围,同时在术后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9例常见的3种皮肤恶性肿瘤术中一次性切除肿瘤的边缘组织部分均未有肿瘤细胞,其术前评估手术切除范围与术中一次性切除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合。结论术前多点取材作病理组织活检用于评估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微血管单元是营养物质运输及血流动力学行为调控的关键场所,但体内微血管单元的研究常受限于伦理学、经济及技术等问题,构建体外微血管网络模型将有助于微血管相关病理生理行为的研究。方法该文以正常人眼底微动脉网络结构为模型,设计含有体内微血管网络特征的微血管单元模型;利用软光刻加工技术在体外构建出微血管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不对称网络结构及微血管网络的分叉和侧支结构;在该体外模型上量化模型内微通道中细胞耗尽层( CDL)厚度以及红细胞分配。结果与结论所构建的体外微血管网络模型能够揭示体内微血管单元的血流动力学重要特征,包括CDL厚度、血细胞容积率和红细胞分配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将为体外研究微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及微血管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异氟烷预处理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42例年龄≤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异氟烷预处理组和对照组两组(n=21),行快速麻醉诱导插管后,异氟烷预处理组持续吸入1 ~1.5 MAC异氟烷,对照组不行异氟烷预处理.两组在术前(T1)、CPB开始5 min(T2)、阻断主动脉(T3)、CPB后30 min(T4)、CPB结束时(T5)、CPB结束后6 h(T6)、24 h(T7)分别采取血样,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S100β和NSE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氟烷预处理组S100β蛋白和NSE从CPB开始到结束后24h内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S100蛋白及NSE水平与T4、T5及T6时间点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T7时间点相比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S100β蛋白在T5时间点达到最大值,NSE在T6时间点达到最大值.对照组在术后T4~T6时间点与异氟烷预处理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r =0.684)和异氟烷预处理组(r=0.648) 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变化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异氟烷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婴幼儿CPB心脏直视手术中S100β和NSE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携带PML(ΔNLS)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研究其对NB4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质粒p CMV-HA-PML(ΔNLS)为模板,PCR扩增PML(ΔNLS)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LV5-EF1a-GFP/puro,与p Helper 1.0和p 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取病毒上清液,纯化后感染NB4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RT-PCR法检测PML(ΔNLS)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ML(ΔNLS)、β-catenin、γ-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结果成功构建PML(ΔNLS)过表达慢病毒,病毒感染NB4细胞,感染效率达82.74%,LV5-PML(ΔNLS)携带的PML(ΔNLS)能够在NB4细胞中稳定表达;感染LV5-PML(ΔNLS)的NB4细胞中β-catnin、γ-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下降(P0.05);NB4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空病毒载体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PML(ΔNLS),PML(ΔNLS)过表达可促进NB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c-Myc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陈静  肖文海  廖娟  何庆梅  李远  龚放 《军事医学》2016,(12):952-957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早产儿氨茶碱血液浓度的检测方法。方法以氨茶碱为模板分子,吡咯为功能单体,在0.2 mol/L的HAc-NaAc缓冲液(pH 4.0)中,通过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氨茶碱分子印迹传感膜;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差分脉冲伏安法( 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对分子印迹传感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在5 mmol/L K3[Fe(CN)6]-0.1 mol/L KCl溶液中,采用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分子印迹膜的聚合扫描圈数和孵育时间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结果在优化实验参数下,传感器SWV峰电流差值与氨茶碱的浓度负对数在1×10-7~1×10-3mol/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10-8mol/L(S/N=3),加标回收率为92.2%~101.4%;构建的氨茶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结论所构建的氨茶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有望用于临床上早产儿血液氨茶碱分子浓度的快速及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