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成年孤儿是社会福利院的一个特殊群体 ,妥善安置这个特殊群体 ,对成年孤儿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积极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参与社会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现将我院 12名成年孤儿的基本状况调查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基本情况12名成年孤儿中男 7人 ,女 5人 ;年龄 2 1~ 2 5岁 3人 ,2 6岁以上 9人 ;已婚 2人 ,未婚 9人 ,丧偶1人 ;文盲 2人 ,初小 5人 ,小学 5人 ;单下肢残疾或伴有言语残疾 4人 ,双膝内翻畸形 3人 ,聋哑 2人 ,唇腭裂术后 1人 ,面部血管痣术后 1人 ,边缘智商 1人 ;居住在本市区 (租房或暂住市儿童福利院 ) 6人 ,…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较困难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术前确诊率 ,作者总结 1992年至 1998年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12例 ,术前仅 3例作胃镜活检确诊 ,其余均在手术后病理确诊 ,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7~ 79岁 ,平均52 .9岁。病变发生在胃 7例 ,右半结肠 3例 ,小肠 1例 ,回盲部1例。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至就诊时间最短半个月 ,最长 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 9例 (75% ) ,腹部包块 2例 (16 .7% ) ,腹泻1例。1.2 诊断标准  12例均按Dawson诊断标准[1 ] :(1)…  相似文献   
3.
周静宇  庄志坚 《河北医学》2008,14(12):1499-15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疾病。可能病因有精神因素、胃肠疾病、遗传、月经及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其他因素。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无根治的特效方法。笔者与2000年至2004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与EST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9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52例,明显出血50例,其成功插入乳头时间经方差分析(F=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出血病例中,存在憩室21例,出血量与憩室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术中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处理,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的止血有效率高于电凝止血治疗(P=0.464,P〈0.05),并发术后出血8例,其中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有效,1例无效,3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与成功插入乳头时间,有无憩室等因素相关,内镜下干预治疗是防治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郑必龙  刘俊 《安徽医药》2014,(6):1169-1171
品管圈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应用于医院药学服务管理体系中,可降低药品调剂差错、优化药学服务流程、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减少不合格处方发生率、加强药品管理、保障药品供应、提高药品实库存准确率、保障药品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实践证明,品管圈在医院药学实践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zation,SMAE)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3年3月期间21例SM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SMAE的发生部位?范围?狭窄程度?血栓CT值等影像特点,并观察腹腔间接病变特点?结果:21例患者中,均急诊行MSCT检查,初步诊断为SMAE?其中,17例经外科手术取栓治疗,4例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造影检查并行导管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术后均证实为SMAE?MSCT直接征象:平扫显示所有患者血栓形成部位,血栓CT值为40~60 Hu,平均52 Hu,较正常血管37 Hu高;增强扫描后,8例SMA主干部分充盈缺损,缺损对侧见点状?椭圆形或弧形增强影,诊断为SMA不全栓塞?13例SMA主干截断,强化的SMA主干突然变为低密度,诊断为SMA完全性栓塞?MSCT间接征象:8例肠壁增厚7.0~12.8 mm,平均10.1 mm,增强扫描延迟强化?1例少量腹水?结论: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SMA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可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SMAE,同时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DH5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DH5蛋白在63例舌癌组织标本和16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LDH5的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结果:LDH5在部分舌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33/63,52.38%),与其在正常舌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LDH5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局部浸润等无相关性(P > 0.05)?Kaplan-Meier 法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结果显示:LDH5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LDH5低表达组患者(P = 0.006,Log-rank检验)?结论:LDH5在部分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受密度感应分子调控,法尼醇和酪醇是白色念珠菌产生的两种密度感应分子?本研究探讨不同生物被膜时相,密度感应分子对白色念珠菌形态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构建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研究分为法尼醇处理组?酪醇处理组?法尼醇和酪醇联合处理组?对照组?首先采用XTT检测不同生物被膜时相酪醇和法尼醇对白色念珠菌细胞活力的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酪醇和法尼醇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法尼醇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ress liquid chromograph,HPLC)检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酪醇的产生?结果:X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酪醇可促进6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力(P < 0.05),法尼醇抑制早期(3 h和6 h)生物被膜活力(P < 0.05),联合作用组抑制6 h生物被膜活力(P < 0.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酪醇促进3 h和6 h白色念珠菌细胞的出芽,法尼醇抑制3 h和6 h菌丝形成,两者联合作用以后者对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为主?GC/MS及 HPLC结果表明在早期(3 h和6 h)生物被膜,2种密度感应分子产生少且无明显升高趋势(P > 0.05);随着生物被膜成熟(24 h及36 h),酪醇产生明显增多(P < 0.05),法尼醇产生也明显增多(P < 0.05)?24 h生物被膜产生酪醇最多,36 h 生物被膜产生法尼醇最多?结论:酪醇可以促进白色念珠菌出芽和菌丝伸长,促进早期生物被膜形成?法尼醇抑制出芽和菌丝形成,抑制早期生物被膜形成?两者联合作用以法尼醇对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炎症因子和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为SAP组,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为ACS组,并选取相同时期非冠心病患者9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和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TC和LDL-C分别为(6.38 ± 1.17)mmol/L和(5.63±1.12)mmol/L,均高于SAP组[TC(4.51 ± 1.06)mmol/L?LDL-C(4.42 ± 1.05)mmol/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TBil为(6.28 ± 0.74)μmol/L,SAP组TBil为(9.96 ± 1.0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Hs-CRP?IL-6和TNF-α分别为(19.06 ± 3.72)mg/L?(57.35 ± 4.14)pg/L和(38.11 ± 2.64)pg/L,均高于SAP组[hs-CRP(11.31 ± 2.15)mg/L?IL-6(29.60 ± 3.08)pg/L和TNF-α(26.82 ± 2.13)p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TC?LDL-C?IL-6?TNF-α和Hs-CRP等明显增高,并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