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敦煌市1983—2012年棉花生育期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播种期棉花的生育天数的变化以及棉花在不同阶段生育天数、气温、光照条件的差异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构建了产量与生育天数、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播种日期的迟早主要影响播种出苗期和苗期的生育天数,播种越迟,这两个阶段的天数越短。各发育阶段天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品质与产量,其中蕾期天数与吐絮期天数相关较好,蕾期天数短,吐絮期天数长,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近30 a来,日平均和总日照时数均有所增加,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2 h·10a-1和96.14 h·10a-1;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29 ℃·10a-1,近代气候光热条件的变化对喜热植物棉花是十分有利的。在不同生育阶段,棉花对光热条件的需求各异,如吐絮期的日照时数越多、气温越高,则越容易获得高产。根据早熟及抗病为主的品种对发育天数和光热条件的需求,结合当地气候,合理确定播种期,科学地利用气候因子对棉花各生育期的影响,是实现棉花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暑发病人数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中暑等级气象判据。方法分析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2009—2011年236例中暑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同期逐日13个气象要素资料为基础,派生出当日与前1~4 d各要素的累积平均值及发病前1~4 d各要素值,共117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影响中暑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中暑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男女性中暑高峰年龄均为20~49岁。温度是导致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日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累积平均温度、前期温度均与中暑发病人数呈正相关(P0.01),其中累积温度效应大于当日及滞后温度效应。累积4 d平均气温(T4)、连续变温天数(TD)、相对湿度、降水对7月和6、8月日均中暑人数均有影响。以T4、降水日(RD)、TD为指标,建立了中暑等级气象判据,7月和6、8月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8.8%和70.5%。结论中暑等级气象判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为有关部门及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兰州市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理化特性。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不同采样点(混合区、工业区、郊区、公共场所)连续采集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样品,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Ca2+)和重金属(Fe、Pb、Cd和Cu)。结果调查期间PM2.5和PM10浓度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除公共场所PM2.5外,其余采样点PM2.5和PM10污染均呈现为室外高于室内;室内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SO42-、NO3-、Cl-和NH4+,室外主要为SO42-、NO3-和Cl-;水溶性离子对PM2.5的贡献室外高于室内,对PM10的贡献则相反;室内外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均表现为室外高于室内,城区高于郊区,且Fe污染水平整体较高,Pb、Cd分别在混合区和工业区污染较重。结论本次调查的兰州市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关注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铅、镉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兰州市大气气态污染物NO2和SO2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健康效应。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的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大气NO2和SO2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大气NO2和SO2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污染物模型中,NO2和SO2分别以滞后1天和0天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最强。滞后1天NO2和无滞后SO2浓度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时,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60(95%CI 1.046~1.074)和1.048(95%CI 1.031~1.065);女性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2种污染物在秋冬季的作用比春夏季更明显。结论兰州市大气NO2和SO2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日入院人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沙尘暴降尘部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沙尘暴多发区降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SiO_2(F)]含量、分散度和可溶性化学成分,为预防风沙尘肺在该地区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5月,在和田市、民勤县、中卫市和兰州市,于沙尘暴过后2~8 h内收集降尘并采集受试地区沙漠中的原沙。采用GB 5748—19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规定的焦磷酸质量法、滤膜溶解涂片法分析降尘中的SiO_2(F)含量、分散度,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降尘中的可溶性离子。结果原沙中SiO_2(F)含量51.76%~69.49%,沙尘暴降尘中SiO_2(F)的含量为17.36%~48.09%。降尘中可吸入尘(<10μm)比例为63.3%~84.1%。沙尘暴过后降尘可溶性化学成分中Cl~-浓度为220(和田市)~980μg/g(兰州市);SO_4~(2-)浓度为870(和田市)~5 400μg/g(兰州市);NO_3~-和NH_4~ 浓度在沙漠边缘地区低于250μ/g/g,而兰州市浓度分别为1400和510μg/g。兰州市的降尘中Cl~-、SO_4~(2-)和NO_3~-度高于其他三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尘暴尘为高SiO_2(F)含量、高分散度、潜在致肺纤维化危险性强的粉尘;具有导致沙尘暴多发区居民尘肺病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气象、环境输入因子建立的线性模型对循环系统急诊周平均发病量的解释力,以及每项因子在模型中对因变量变化的贡献率。方法:利用北京市4年完整的气象、污染与某三甲医院急诊循环系统发病量数据,生成年份哑变量并构造4种输入变量组合进入逐步回归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调整R方与模型内各输入因子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所占系数绝对值之和的比例。结果:使用了年份哑变量作为输入变量后模型的调整R方从0.362上升为0.652,并且此类因子在各模型中的因子贡献都处于各类变量的首位。在气象与环境因子中,各模型中周平均最高气压和风速类因子的因子贡献均达到10%以上。单独使用气象因子或环境因子建立的模型比气象因子与环境因子共同建立的模型调整R方低(0.638,0.553)。结论:年份哑变量能够很好地控制人数增长趋势,提高模型解释力。比较污染因子在各模型中的因子贡献量,可初步得出污染物不是影响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发病量的主要变量,但气象与环境因子共同建立的模型对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发病量解释力最高。除了年份哑变量,风速类因子作为较为独立的一组因子对循环系统疾病周平均发病量具有较高的因子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逐步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立基于气象、环境因子的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数预测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 使用北京市2008-2011年12项气象逐日常规观测数据并据此生成5个二次气象因子,以及同期的3种污染物浓度数据,并构造3个年份哑变量,共23个变量形成模型的输入.统计同期北京市某医院4年逐日急诊就诊记录资料,并提取其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条目构成模型输出训练数据.将所有数据进行周平均处理并以80%,15%和5%的比例分成学习集、测试集与验证集.分别构建逐步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独立样本(验证集)比较模型预报效果.结果 逐步回归模型经过筛选最终有11个输入变量,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23-22-1.在验证集的预报效果指标中,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误差均值、最小误差以及预测结果与原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9,-0.003 3,0.01,0.873,均比逐步回归模型(分别为1.355 3,0.4924,0.03,0.836)更为理想.结论 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在建立基于气象、环境因子的心脑血管疾病量预报系统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评价兰州市大气PM10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每日入院人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和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不同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相对危险度(RR)在最佳滞后天数(第4天)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污染模型中,当PM10日均浓度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IQR)时,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人群、老年人群(年龄≥65岁)、年龄65岁人群日入院人数分别增加2.4%,2.5%,2.9%,3.5%,2.5%。结论 PM10浓度升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的增加,且均表现为滞后影响,而老年人群(年龄≥65岁)和女性人群对PM10浓度升高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