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是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重要非训练策略之一,科学分析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各类因素和改善策略有助于在训练和比赛期最大化运动表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运动员群体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该问题在比赛前后更为严重。影响运动员睡眠的因素可分为运动类和非运动类,其中训练、比赛和旅行是运动员睡眠问题的主要致因。多导睡眠图、睡眠问卷/量表/日记、睡眠活动记录仪和手机App等是目前运动员睡眠的主要监测方法。睡眠问题对运动员不同运动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次最大强度下的重复冲刺能力、力量耐力和认知参与类运动表现影响的证据相对更为充分。增加睡眠时长、改善睡眠环境/睡前行为、营养补充、旅途调节和运动后恢复策略,是目前改善睡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对成年人血浆中Irisin浓度影响,为运动与Irisin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维普、万方、知网等,搜索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定和相关数据提取。结果:运动对成年人血浆中Irisin浓度影响共有6篇文献(8项研究)满足入选标准。Meta分析发现:(1)跑台/跑步运动可以明显提高血浆中Irisin浓度(SMD=0.72,95%CI:0.20~1.23,P=0.006),而功率自行车运动的作用不明显(SMD=0.08,95%CI:-0.48~0.64,P=0.78)。(2)运动干预时间>6周组,血浆中Irisin浓度明显升高(SMD=0.58,95%CI:0.28~0.87,P=0.001),而小于6周的运动作用不明显(SMD=0.50,95%CI:-0.55~1.54,P=0.35)。结论:干预时间>6周的跑台/跑步运动可以明显提高成年人血浆中Irisin浓度。  相似文献   
3.
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能够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科学地进行低氧训练能够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本文通过综述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脂类合成代谢、分解代谢、血脂以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调控体脂的分子机制,为科学地降体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上海女排主力运动员张某制定可改善其在比赛中易肌肉痉挛的现象,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完成冬季联赛的个性化水合营养方案。方法:冬季联赛及训练期间通过在训练或比赛前后采取称体重、收集汗液并测试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张某的水合状态;结果:张某在冬季比赛及训练中存在补液不足和汗液中钠流失严重且补充不足的问题。结论:(1)一个好的水合营养计划应考虑运动员对液体、电解质及能量需求的个体差异,目前常见的运动饮料中钠的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出汗量较大、汗盐浓度高的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对钠盐的需求,必须通过在运动饮料中额外添加适当的盐来使钠摄入与流失平衡;(2)为张某制定的个性化水合营养方案可有效减缓其在冬季比赛中肌肉痉挛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因多态性对铁储备下降运动员铁剂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2名上海职业运动员进行膳食铁摄入、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的调查分析,并选取SF40μg/L的运动员进行为期3w的铁剂干预,分析铁营养相关基因位点(TMPRSS6基因rs855791、rs4820268、BMP2基因rs173107和BMP4基因rs4901474)基因多态性与铁剂干预效果的关联性。结果 (1)72名运动员中40名运动员SF40μg/L,包括62.1%的女性运动员和28.5%的男性运动员;(2)运动员膳食铁摄入量与SF和Hb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250,P0.05;r=0.465,P0.001);(3)经3w铁剂补充后, SF平均水平显著提高(P0.05)。40名运动员中有16名运动员补充铁剂3w后SF水平无变化或下降;(4)BMP4基因rs4901474位点各基因型中,CC纯合子基因型携带者补充铁剂后SF水平明显提高(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铁剂干预后SF↑的可能性是CC纯合子携带者的0.231倍(P0.05),其它基因各位点不同基因型在SF↑组和SF↓组中的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上海女性运动员存在膳食铁摄入量不足及机体储备铁下降的问题;(2)铁剂补充可以有效提高SF水平,但存在个体差异性;(3)BMP4基因rs490147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铁剂干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进行证实。[营养学报,2019,41(6):555-560]  相似文献   
6.
最大摄氧量(VO_2max)作为运动生理学评判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的金指标,一直是竞技体育及大众健身领域的研究热点。2016年有氧能力被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评为"临床生命体征",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VO_2max这一指标的认识,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VO_2max在竞技体育、大众健身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应用,人体及实验大鼠VO_2max的实践应用、评定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应加强不同运动项目专项化测试方案的探究,考虑加入其它派生指标,提高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人体及实验大鼠的VO_2max测试方法均需考虑"群体特征"满足不同群体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成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及其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库10220名成年人为样本,按性别和年龄段分析上海市成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特点并分析其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年龄段间成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平衡能力呈增龄性下降趋势。(2)闭眼单脚站立时间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交通相关体力活动、家务相关体力活动、静态时间体力活动、总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均存在负相关(P<0.01)。(3)30~49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平衡能力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和静态时间体力活动呈负相关,而与休闲时间体力活动(体育锻炼)呈正相关。结论: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静态平衡能力下降。非体育锻炼的体力活动降低成年人静态平衡能力,体育锻炼能延缓年龄增长导致的静态平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类固醇激素在维持人体运动能力、肌肉力量和疲劳恢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胆固醇跨线粒体膜转运,是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关键步骤,已有研究表明St AR、TSPO、VDAC、ATAD3A等多个蛋白与此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对上述线粒体膜相关蛋白的生理学特性、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运动与转运蛋白之间关系,以期更系统地理解胆固醇跨膜转运机制,为最终解决运动训练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构建排球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监控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成年男、女排,青年男、女排运动员共计46人进行中枢神经机能状态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结果:(1)当运动员出现严重心理疲劳时(ABQ加权总分≥0.50),我们选取的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指标泌乳素、色氨酸、游离色氨酸、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比值、POMS疲劳值及TMD、PSQI总分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指标血睾酮、血睾酮/皮质醇、POMS精力值均显著下降(P<0.01);支链氨基酸,额区安静自发脑电α、β、δ功率及失匹配负波(MMN)与无严重心理疲劳的运动员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严重心理疲劳(ABQ加权总分≥0.50)的运动员支链氨基酸与F3MMN(200-250)、F4MMN(200-250)呈显著负相关(P<0.01);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比值与F3MMN(100-150)、F4MMN(150-200)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血清色氨酸,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比值及泌乳素,睾酮,睾酮/皮质醇,自陈量表(PSQI总分、ABQ加权总分、POMS精力值、POMS疲劳值、POMS总分TMD),额区安静自发脑电α、β、δ功率和失匹配负波(MMN)等指标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综合评定体系中;(2)支链氨基酸、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比值可能可以作为无法进行脑电评估时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间接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时间高温环境运动对耐力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运动能力及血浆泌乳素(PRL),皮质醇(C)等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1名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在3个不同环境温度(PⅠ22.4℃、PⅡ32.4℃、PⅢ37.7℃)下分别完成时间各为5周的训练,记录安静和运动时心率以量化运动负荷。每个周期的前2周耐力训练后进行功率车测试(成绩记为P15s,P60s,P300s),后3周混合训练后进行场地计时运动能力测试(成绩记为TT250m,TT1000m,TT4000m)。同时检测晨血浆PRL、C、及睾酮(T)浓度。结果:PⅡ和PⅢ的P15s及TT250m较PⅠ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P60s和P300s均无显著变化。场地1000m运动能力在PⅡ较PⅠ有显著提高(P<0.01),而在PⅢ较PⅡ反而出现明显下降(P<0.05)。场地4000 m与1000 m计时运动结果相似。血浆PRL浓度与环境温度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热应激对15 s以内的冲刺运动无不利影响,对60 s及300 s左右的高强度运动有抑制现象。血浆PRL与环境温度高度正相关性,结合C浓度及T/C值变化,有利于评估机体中枢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