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在前期开发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荚膜多糖提取新工艺及利用1-氰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四氟化硼(1-cyano-4-dimethylamino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的疫苗制备新方法的基础上,评价利用新方法生产的Hib结合疫苗原液的稳定性。方法将疫苗原液在2~8℃条件下放置36个月,根据实验设计,不同时间取样并按照《中国药典》中相应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新工艺制备的Hib结合疫苗原液在2~8℃储存条件下,大部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只有分子量大小、高分子结合物含量及效力结果下降,但保存30个月仍符合2010年《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结论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生产的Hib结合疫苗原液稳定性基本相同,证明了利用新方法制备Hib结合疫苗的新工艺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CD44分子是众多肿瘤细胞的标志分子,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该研究探讨CD4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采用TagMan基因分型的方法,分析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在497例宫颈癌患者和500例健康对照个体以及483例NSCLC患者和471例健康对照个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CD44基因中的多态性位点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和NSCLC的相关性。结果: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SCLC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rs13347和rs8193位点等位基因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和P=0.004);这两个位点基因型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P=0.020);其中rs13347位点等位基因C在NSCLC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风险因素(OR=1.250,95% CI:1.035~1.509),rs8193位点等位基因C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NSCLC组,可能是NSC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68,95%CI:0.641~0.92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rs13347C-rs8193T和rs13347T-rs8193C在NSCL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0.022);该结果说明单倍型rs13347C-rs8193T可能是云南汉族人群NSCLC发生的风险性因素(OR=1.316,95%CI:1.096~1.579)。结论:CD44基因中的两个SNP位点rs13347和rs8193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无关,而可能与云南汉族人群NSCLC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SH-SY5Y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不同浓度的METH(0.5、1.0、1.5、2.0、2.5、3.0 mmol·L~(-1))处理SY5Y细胞,并在6、12、24、48 h观察SY5Y细胞自噬的情况,确定自噬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提前1 h给予1mmol·L~(-1)天麻素进行干预,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Ⅱ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天麻素干预前后LC3-Ⅱ、Beclin-1以及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METH浓度(0~3.0 mmol·L~(-1))的增加,SY5Y细胞逐渐变圆、突起逐渐变短、消失,同时部分细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结构形成,细胞间隙逐渐增宽,最终细胞呈漂浮状态。随着METH浓度的增加,SY5Y细胞LC3-Ⅱ表达水平逐渐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天麻素+METH组LC3-Ⅱ的表达水平比METH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METH组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mTOR和Akt差异无显著性,p-mTOR、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予天麻素干预后,与METH组相比,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而mTOR、p-mTOR、Akt、p-Akt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METH可诱导SY5Y细胞自噬,天麻素可减弱METH诱导的SY5Y细胞自噬,这一作用与天麻素调控Akt和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监测2010年云南昭通地区秋冬季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流行趋势,了解流行毒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 2010年9—12月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94份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应用胶体金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PAGE电泳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其中8份阳性样品进行VP7基因测序分析及基因型分型。结果腹泻病患排泄物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比例为54.3%(51/94);8份轮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其中7份为G1型,1份为G3型;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检测样品中轮状病毒主要与在中国辽宁、印度和泰国发现的流行株相似。结论 2010年昭通地区秋冬季患儿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其中以G1型为主,其次为G3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Vero细胞灭活疫苗毒种(P3毒株)在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P3毒株鼠脑传代一代毒株、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比较主种子、工作种子、疫苗及疫苗续传5代后毒株的病毒滴度、抗原含量及效价.结果 以上5代次病毒的E蛋白基因核苷酸及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均为100%,与GenBank中乙脑病毒P3株(AF036919)比较显示:核苷酸序列中第E9、E10、E324、E330、E1223、E1338基因位点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9.73%,其中只有E1223突变引起相应氨基酸aE408突变(L→S),同源性为99.80%,但该位点为非毒力相关位点,而其他位点均为沉默突变.4个代次疫苗毒株病毒滴度均≥8.0 lgLD50/ml,且各代次抗原含量及效价较为相似.结论 在生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P3株)过程中建立的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乙脑毒种库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够特异性沉默与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互补的靶mRNA,在果蝇、线虫、植物和哺乳动物中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功能.此文概述了抗病毒RNAi途径的发现、抗病毒RNAi的免疫机制、病毒编码的RNAi抑制子、天然抗病毒免疫RNAi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抗病毒RNAi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人埃可病毒20型(ECHO20)KM/EV20/2010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 并分析其分子变异和进化特点。方法 设计针对KM/EV20/2010引物, 提取病毒RNA, 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全基因序列。利用Mega 4.1、RDP3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结果 KM/EV20/2010病毒株基因组全长7 395 bp个核苷酸(nt), 5''端和3''端分别为744 nt和96 nt的非编码区, 5''和3''非编码区间为一个6 549 nt长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一个含2 18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 编码区内未见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与GenBank中现有唯一1株ECHO20 JV-1原型株全基因组序列相比对, 核苷酸同源性为80.1%, 氨基酸同源性为96.7%;构建基于全长VP1基因序列的进化树图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 ECHO20可分为6个基因型, 中国分离株分属Ⅲ和Ⅳ基因型, 其中KM/EV20/2010属于基因型Ⅳ, 且6个基因型之间核苷酸的差异为9.4%~21.7%。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种系进化分析提示KM/EV20/2010分离株与ECHO20原型株JV-1遗传距离很远, 未与原型株JV-1聚簇分布, 而与ECHO30病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分析发现KM/EV20/2010序列在非结构区可能存在重组。结论 中国ECHO20可分为6个基因型, KM/EV20/2010分离株属于Ⅳ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树鼩体内的鞭毛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基因分析鉴定。方法 取树鼩回盲部内容物和粪便经过滤离心处理直接涂片和碘液染色镜检,传统方法提取虫体总DNA,PCR扩增该鞭毛虫的18S rRNA,测序后经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5.1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树鼩体内的鞭毛虫为三毛滴虫;测序分析表明树鼩鞭毛虫序列18S rRNA与已报道的胎儿三毛滴虫18S rRNA(AY754332.1)同源性高达99%。结论 树鼩体内可感染胎儿三毛滴虫,研究结果为树鼩的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