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374篇 |
国内免费 | 1442篇 |
完全免费 | 682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364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627篇 |
2018年 | 1188篇 |
2017年 | 1742篇 |
2016年 | 1802篇 |
2015年 | 2714篇 |
2014年 | 5094篇 |
2013年 | 5447篇 |
2012年 | 6135篇 |
2011年 | 7281篇 |
2010年 | 6892篇 |
2009年 | 6785篇 |
2008年 | 6205篇 |
2007年 | 6732篇 |
2006年 | 1616篇 |
2005年 | 1086篇 |
2004年 | 895篇 |
2003年 | 872篇 |
2002年 | 1300篇 |
2001年 | 688篇 |
2000年 | 945篇 |
1999年 | 606篇 |
1998年 | 556篇 |
1997年 | 1808篇 |
1996年 | 1397篇 |
1995年 | 1491篇 |
1994年 | 1304篇 |
1993年 | 948篇 |
1992年 | 849篇 |
1991年 | 873篇 |
1990年 | 740篇 |
1989年 | 782篇 |
1988年 | 631篇 |
1987年 | 675篇 |
1986年 | 612篇 |
1985年 | 593篇 |
1984年 | 559篇 |
1983年 | 511篇 |
1982年 | 506篇 |
1981年 | 455篇 |
1980年 | 397篇 |
1979年 | 218篇 |
1978年 | 99篇 |
1977年 | 87篇 |
1976年 | 74篇 |
1975年 | 38篇 |
1974年 | 78篇 |
1973年 | 10篇 |
1972年 | 3篇 |
1966年 | 40篇 |
1965年 | 99篇 |
1964年 | 64篇 |
1960年 | 56篇 |
1959年 | 131篇 |
1958年 | 43篇 |
1957年 | 28篇 |
1956年 | 15篇 |
1955年 | 9篇 |
1954年 | 24篇 |
1953年 | 20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圳市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目的探讨深圳市不同人群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584份,按年龄0-岁、1-岁、2-岁、5-岁、15-岁和〉30岁分成6个组,用ELISA方法对其肠道病毒71型抗体进行检测。结果1999—2003年深圳地区正常人血清中肠道病毒71型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组,阳性率超过50%;15-岁和〉30岁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7.7%和39.8%;2.岁血清阳性率约为30%,其中0-岁和1-岁两个低年龄组的血清阳性率最低。不超过20%。结论5岁以下低年龄儿童是肠道病毒71型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及豚鼠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结果当药物浓度0.5%时,可以使大鼠心肌细胞IK1内向成分降低,使-100mV时IK1电流密度从(-10.8±1.8)pA/pF降至(-7.2±2.1)pA/pF,平均抑制率为(33.1±16.9)%(n=11,P<0.05),但不改变电流的翻转电位及整流特性。药物同时对Ito电流的瞬时成分有抑制作用,60mV时Ito电流密度从(-19.8±7.1)pA/pF降至(-10.0±3.9)pA/pF,平均抑制率为(50.6±10.8)%(n=6,P<0.05),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增大。药物浓度0.5%时,对Ik有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50mV时对尾电流峰值的抑制率为(30.8±1.1)%(n=5,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对IK1,Ito和Ik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阻滞作用。这种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不仅使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疗效,减少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对Ito的阻滞效应还将显示其独特的抑制2相折返的作用,值得对其作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Guan H Liu ZM Li GW Guo XH Xu ZR Zou DJ Xing HL Liu W Sheng ZY Tian HM Zhu DL Yu DM Zhuang WT Chen LL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3-27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D)现患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在我国7个大中城市15家三级甲等医院整群抽样入选50岁以上伴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以踝肱比(ABI)〈0.9及脉波传导速度(PWV)〉1400cm/s诊断PAD,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的1397人中PAD的现患率为19.47%,其中男性占18.3%(122/664),女性占20.4%(150/733)。70岁以上PAD患病率上升到31.9%。PAD与年龄、吸烟、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近五分之一患有PAD。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和收缩期血压是PAD的危险因素。ABI、PWV不仅是诊断PAD的手段,也可作为脑血管病(CVD)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的感染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脑脓肿、腹膜炎等。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肝郁脾虚模型)的血浆代谢表型改变,开展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试图通过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寻找肝郁脾虚证候的生物学本质,探讨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实验用二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7 d正常对照组(A组)、21 d正常对照组(B组)、7 d模型组(C组)和21 d模型组(D组),每组6只。以慢性束缚方法制作应激大鼠模型。分别于第8天和第22天麻醉后心室取血,用Varian UnityInova 600 M超导傅立叶变化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仪检测。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经过32 k傅立叶变换转为一维NMR谱图。调用VNMR软件中的程序将1H谱按默认值,分别从4.5~0.5 ppm(弛豫时间编辑)以及6.0~0 ppm(扩散编辑),每段为0.04 ppm,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以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贮存,用于模式识别分析。将上述得到的数据文件利用Si mca-P 10.0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鼠血浆1H NMR谱的主成分分析,各组动物代谢谱各不相同,与已知应激状态下动物体内代谢的调节过程及结果相一致。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发现,醋酸、乳酸、酪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和3.44 ppm的未知化合物的谱峰峰形改变较为明显。这些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可以作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标志物做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各组大鼠血浆1H NMR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可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阐释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Lang JH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575-578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呈年轻化和上升化趋势。筛查是防治之始,中国拟行最佳、一般及基本3种方案。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系癌前病变,可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学明确病变级别,并给予规范化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HPV检测可用于筛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ASC-US/LSIL)分流及治疗后随诊。对HPV感染的现代对策是"治病——治疗CIN,即治毒——HPV"。HPV疫苗的问世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事件,可形成一级预防。但早诊早治仍是最基本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A(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用颅底骨血管模型,16层螺旋cT(Brightspeed elite)扫描:1)轴位螺旋和非螺旋同一参数重复10次扫描;(2)两组同样的参数放在同一序列内,曝光间隔时间不同(2.3s,3.5s,4.1s,4.7s,5.9s;4s,5s,6s,7s,8s)和采集层数不同(32,41,48,51,55;60,64,72,77,80),各重复1次扫描;(3)模拟注药后按(2)的参数扫描,采集80层,曝光间隔时间为2.4s,重复5次扫描.结果:非螺旋轴扫重复10次,减影成功率为100%,螺旋轴扫重复10次减影成功率为20%;同一序列相同两组扫描,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0.6的整数倍时减影成功率为100%,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不为0.6的整数倍时减影均不成功.不同采集层数减影成功率为85%,不成功扫描重复后完全减影.模拟注药后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9s,5次减影成功率为100%,得到清晰的减影"血管"图像.结论:球管曝光起始位置是影响DSCTA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球管转速的整数倍可确保球管曝光起始位置相同;探测器的使用宽度不影响DSCT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争论——与Langenbuch理论商榷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关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尽管方法繁多,包括溶石、碎石、排石和手术等方法治疗,但其主要治疗方法仍为外科手术。然而在手术方面,近年来存在着两大观点争论,主要是切除胆囊(切胆)和保留胆囊(保胆)之争。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组织损伤效应及其干预途径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严重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重要晚期介质,参与了包括肺脏、肝脏、肠道在内的多器官损害过程。采用HMGB1中和抗体或特异性拮抗剂抑制其分泌(丙酮酸乙酯、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或下调其基因表达(正丁酸钠、信号通路抑制剂)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组织损伤效应,并可能为严重脓毒症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