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63篇
  免费   3203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425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2065篇
口腔科学   465篇
临床医学   4072篇
内科学   2779篇
皮肤病学   635篇
神经病学   454篇
特种医学   1137篇
外科学   3229篇
综合类   9125篇
预防医学   3768篇
眼科学   325篇
药学   4096篇
  41篇
中国医学   2931篇
肿瘤学   114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958篇
  2021年   1180篇
  2020年   1120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882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1147篇
  2014年   1694篇
  2013年   2072篇
  2012年   2979篇
  2011年   3081篇
  2010年   2902篇
  2009年   2604篇
  2008年   2768篇
  2007年   2710篇
  2006年   2438篇
  2005年   1963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000篇
  2002年   762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496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77例(154只眼),分为A组(脂代谢异常)40例和B组(脂代谢正常)37例,所有受试者全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量表)、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眼表分析[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脂质层厚度分析等干眼相关检查,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关系。结果:A组干眼发生率为73.75%,B组为55.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682,P=0.017)。A组干眼OSDI量表指数(t=-8.357,P=0.000)、BUT(Z=-4.245,P=0.000)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OSDI量表指数与总胆固醇(r=0.706,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53,P=0.000)以及甘油三酯(r=0.763,P=0.000)呈正相关;BUT与总胆固醇(r=-0.310,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以及甘油三酯(r=-0.303,P=0.000)呈负相关;Schirmer与总胆固醇(r=-0.207,P=0.0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4,P=0.042)以及甘油三酯(r=-0.234,P=0.003)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清游离胆汁酸胆酸(cholic acid, CA)、石胆酸 (litho cholic acid, LCA)以及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表达水平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20年 3月 ~2021年 4月于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 48例和无症状高胆汁酸血症( asymptomatic hypercholanemia of pregnancy, AHP)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 ICP组和 AHP组。所有孕妇分娩前抽取静脉血用于检测肝功能指标 [总胆汁酸( 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以及胆汁酸亚型 [(胆酸 (CA)、脱氧胆酸 (DCA)、鹅脱氧胆酸 (CDCA)、熊脱氧胆酸 UDCA)、石胆酸 (LCA))]水平。产妇分娩后,记录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留取胎盘组织检测 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ICP产妇和 AHP产妇一般临床指标间的差异并探究影响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ICP组和 AHP组产妇 TBA(46.54±6.58 μmol/L vs 47.21±6.38 μmol/L),ALT(38.26±5.37 U/L vs 36.58±5.72 U/L), AST(28.48±3.54 U/L vs 28.92±3.85 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9~1.889, 均 P>0.05);ICP组和 AHP组产妇 CA(3.78±0.63 μmol/L vs 1.24±0.56 μmol/L),LCA(7.86±0.54 μmol/L vs 1.13±0.17 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00~113.936, P<0.001)。ICP组产妇 HIF-1α阳性表达率( 68.75%)显著高于 AHP组(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59, P<0.05)。ICP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AHP组(50.00% vs 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91, P=0.018)。TBA,CA,LCA以及 HIF-1α均是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相关因素( Waldχ2=6.51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CT影像组学及融合模型等6个模型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纳入103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LNM组(n=50)和CLNM组(n=53),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及CT征象差异,按7∶3比例随机将各组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提取训练集CT影像组学的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平扫期(NP)模型、动脉期(AP)模型、静脉期(AP)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模型的效能的评价标准为AUC、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两组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CT征象中,两组间病灶直径(P=0.001)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2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NP模型、AP模型、VP模型及NP+AP+VP模型这4个组学模型中NP+AP+VP模型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最佳。比较临床模型、NP+AP+VP模型及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融合模型表现最佳,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最高的AUC、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TC患者发生CLNM的效能均最好,有望对术前评估PTC患者CLNM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处理生物医学研究伦理问题的方式,为推动确立医学期刊伦理审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编辑发放调查问卷,对审稿时和论文出版后处理医学伦理相关问题的方式展开调研。【结果】 共回收问卷230份。调查显示:在审稿阶段,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英文期刊、中英双语期刊的编辑更注重要求作者提供授权同意相关证明材料;中、英文期刊以及中英双语期刊的编辑对涉及人体试验伦理问题的处理方式都比较规范。但是,对于研究是否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动物实验研究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回顾性研究是否需要伦理审查、涉及人的研究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等问题,编辑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在论文出版后,编辑发现的医学伦理问题主要是“涉及人的研究未说明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对论文出版后发现的没有保护患者隐私和没有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问题,大部分期刊缺乏相关处理方案。【结论】 编辑应加强对论文知情同意、动物实验伦理、回顾性研究伦理的审查,并审查涉及人的研究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以推动我国医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大,技术难度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示踪前哨淋巴结、识别盆腔神经、评估子宫血流灌注和保护输尿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术中肿瘤切除的准确性,还能实现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但目前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去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视神经改变及其与视野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46例RP患者(RP组)和46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所有受试者进行3.0T MRI-DTI扫描检测,使用简化的小视野扩散张量成像(rFOV-DTI)序列推导出单个视神经的各向异性(FA)、平均弥散系数 (MD)、平行扩散系数(λ//)、垂直扩散系数(λ⊥),获得平均分数FA、平均扩散率和特征值图,用于定量分析。进一步分析视野平均偏差(MDVF)与患者的分数FA、平均扩散率、λ//及λ⊥的相关性。结果 RP组与对照组受试者间年龄和体质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和MDV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与对照组相比,RP组患者视神经FA降低,MD、λ//、λ⊥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P组患者两侧视神经的FA、MD、λ//和λ⊥与MDVF行相关性分析,视神经FA及λ⊥与MDVF有显著相关性(右侧:r=-0.864、0.719,均为P<0.001;左侧:r=-0 .997、r=0.830,均为P<0.001);MD与MDVF不相关(右侧:r=-0.026,P=0.866;左侧:r=-0.115,P=0.445)。结论 rFOV-DTI测量值可用于RP患者视神经轴突和髓鞘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面向医院患者的视觉监控跌倒检测算法,解决患者由于意外跌倒不能被及时发现的问题,为医护人员快速处理患者跌倒等异常行为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方法:首先,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检测监控图像中人体关节点(如肩部、肘部、腕部、胯部、膝关节等)在图像中的位置,再根据亲和度向量场模型提取人体骨架,最后计算患者躯干、腿部与地面的夹角作为判别性特征,判断监控区域内是否有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实际的医院监护环境中的处理速度高达25帧/s,检测准确率高达96%。结论:该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医院环境下患者的行为特征,并针对意外跌倒情况发出警报,为医护人员监测患者跌倒等异常行为提供更准确、方便的计算机辅助医疗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也是当前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有效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国家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进行实践探索,成效明显。但是,签约服务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执行难"是签约服务深度推进的一大困境。通过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签约服务政策执行过程,发现签约服务仍存在法治性不足、政策执行人员水平不高、激励不足、政策环境影响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需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执行人员素质和职业认同、建立医患互信、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角度进行政策创新,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 显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2例肾性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为对照,比较不同显像方案(A组:仅行99m Tc-MIBI双时相法平面显像;B组:在A组显像基础上加做早期相SPECT/CT) 对SHPT诊断效能的差异。根据影像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再将B组患者分为完全诊断组(MIB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与部分诊断组(MIBI诊断的腺体数目少于病理结果),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对MIBI显像的影响。结果:在SHPT 诊断效能分析中,B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A组(81.9% vs. 70.3%;97.1% vs. 60.0%;82.2% vs. 69.9%; 99.9% vs. 97.9%,P < 0.01),但两组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 vs. 10.2%,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磷离子水平是预测MIBI显像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7,95%CI:0.372~0.866,P = 0.007)。ROC曲线显示,当血清磷离子水平 < 1.97 mmol/L时,99m Tc-MIBI 双时相法平面显像加早期相SPECT/CT诊断SHPT发生漏诊的风险增加。结论99m Tc-MIBI 双时相法平面显像加做早期相SPECT/CT可提高SHPT患者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体的检出灵敏度及准确度。影像结果的判断应当结合血清磷离子水平,当血清磷离子水平较低时,MIBI显像存在漏诊的可能,影像医生和临床医生都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粤西某市城区寄宿的中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为探索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2021年10月对某城区全部有食宿条件的10所中学,用分层抽样法现场调查547名初一至高二学生,对5种饮食行为与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饮食的5种行为不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吃外卖(49.0%)、不吃早餐(31.7%)、喝奶茶(24.3%)、吃夜宵(11.8%)、零食代餐(1.3%);“学生可支配费用少于100元/星期”“学校饭堂饮食口味评价——不满意”两个因素均能促成5种不良饮食行为发生(P<0.05),“饮食重要性感知意识——不重要”因素对“喝奶茶”“吃夜宵”行为影响强度最大(OR=4.386,P=0.019;OR=5.780,P=0.006);女生能促成“吃外卖”(OR=1.586,P=0.015)和“喝奶茶”(OR=1.770,P=0.010),“每星期可支配消费超过200元以上”能促成“吃外卖”和“吃夜宵”(OR=2.346,P=0.001;OR=2.585,P=0.009)。结论 城区寄宿学校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突出,不满学校饭堂饮食口味对促发不良饮食行为影响最广,“认为饮食不重要”是促发不良行为产生的最强因素,亟须加强寄宿中学饮食支持条件的管理,加强学生饮食健康教育,控制当前城市寄宿学校中学的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