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74篇
  免费   7425篇
  国内免费   4226篇
耳鼻咽喉   597篇
儿科学   1328篇
妇产科学   548篇
基础医学   5436篇
口腔科学   1550篇
临床医学   8740篇
内科学   7207篇
皮肤病学   674篇
神经病学   2125篇
特种医学   24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857篇
综合类   1673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151篇
眼科学   1299篇
药学   8351篇
  82篇
中国医学   5904篇
肿瘤学   4203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1059篇
  2022年   2420篇
  2021年   3228篇
  2020年   3060篇
  2019年   1697篇
  2018年   1725篇
  2017年   2251篇
  2016年   1539篇
  2015年   3017篇
  2014年   4009篇
  2013年   4286篇
  2012年   6297篇
  2011年   6403篇
  2010年   5238篇
  2009年   4525篇
  2008年   4780篇
  2007年   4619篇
  2006年   4226篇
  2005年   3506篇
  2004年   2355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532篇
  2001年   1298篇
  2000年   1147篇
  1999年   875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5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为30~100 nm的圆盘囊泡,其内包含许多组分,诸如复杂RNA和蛋白质等,主要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巨噬细胞,通过对肿瘤生长、免疫逃逸、侵袭和转移、耐药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影响肿瘤进程。外泌体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招募、极化及抗肿瘤免疫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同时,TAMs以外泌体为媒介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构成了外泌体、TAMs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通路。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阐明肿瘤细胞与TAMs之间,以外泌体为“桥梁”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以及靶向肿瘤细胞和TAMs来源的外泌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3.
Mixed lineage leukemia 1(MLL1)是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家族的成员之一。MLL1与WDR5、RbBP5、Ash2L和DPY-30组成MLL1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调控组蛋白H3的第4位赖氨酸的甲基化水平,对造血系统的发育和血细胞的更新至关重要。部分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因MLL1基因易位而产生的致癌蛋白——MLL1融合蛋白,MLL1融合蛋白在发挥其致癌作用时需要功能完整的MLL1酶复合物,故靶向MLL1-WDR5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成为治疗MLL1融合型白血病的潜在策略。本文对MLL1-WDR5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结构信息以及抑制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已报道数据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 方法对多学科合作行杂交手术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一站式"杂交手术多学科医护合作和护理配合要点。 结果经过多学科默契配合下的"一站式"杂交手术以及"L"型护理配合模式,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产妇于术后第4天出院。 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病情危重、手术难度大,通过多学科讨论会、辐射防护、安全转运、医护默契配合以及根据潜在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一站式"杂交手术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 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 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 IκB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 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法(CBT)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应用广泛并不断改良。教师在临床案例引导下,对医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医学知识,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内分泌代谢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内分泌代谢领域诊疗知识的更新,医学继续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以“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为主,常常效果不佳。教师采取CBT,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临床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内分泌代谢病学诊疗动态及其原理和内在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应用基础知识和既往临床经验,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内分泌代谢病学继续教育课程中应用CBT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0例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就诊时间、护理满意度、诊疗满意度、术后肿胀程度、术后肿胀持续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改良Corah′s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结果 观察组就诊时间为(45.79±7.3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59.94±8.90)min(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MDAS为(8.39±2.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91±2.89)分(P<0.001)。观察组诊疗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与疼痛,减少术后肿胀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针刺、火针、艾灸等不同针灸疗法对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 AC)临床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 Database),搜集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3月,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tata16.0软件。结果 纳入42项RCT,共3911例寻常痤疮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艾灸、放血、放血+穴位注射、放血+针刺、火针优于西药(P<0.05),放血、放血+穴位注射、放血+针刺、火针、穴位埋线优于针刺疗法(P<0.05),放血+针刺疗法优于自血疗法(P<0.05),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SUCRA)显示放血+针刺治疗寻常痤疮总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放血疗法+穴位注射优于电针(P<0.05),SUCRA结果显示针刺+自血疗法治疗寻常痤疮复发率最低。结论 放血联合针刺疗法在提高总有效率上具有最好的疗效,针刺联合自血疗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受纳入研究所限,以上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Dear Editor,Conjunctival cyst of the orbit acquired from enucleation is an infrequent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which can occur in 3%-7%of patients,more commonly after a secondary procedure;.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are the inability to retain the external pros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