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5篇
  免费   2885篇
  国内免费   2037篇
耳鼻咽喉   328篇
儿科学   356篇
妇产科学   345篇
基础医学   3265篇
口腔科学   531篇
临床医学   3475篇
内科学   4026篇
皮肤病学   359篇
神经病学   1505篇
特种医学   1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14篇
综合类   4963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075篇
眼科学   858篇
药学   3187篇
  17篇
中国医学   1757篇
肿瘤学   232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702篇
  2021年   1185篇
  2020年   1103篇
  2019年   921篇
  2018年   873篇
  2017年   1077篇
  2016年   845篇
  2015年   1290篇
  2014年   1739篇
  2013年   1599篇
  2012年   2299篇
  2011年   2440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235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598篇
  2006年   1483篇
  2005年   1470篇
  2004年   1025篇
  2003年   977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672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4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手术(NP-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5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手术(TAPP)组患者53例,NP-TAPP组患者32例,观察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腹壁瘢痕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TAPP组术后疼痛程度、腹壁瘢痕满意度均优于T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P-TAPP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能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腹壁切口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风险列线图模型,为切口疝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行PD术的926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发生切口疝的患者24例(切口疝组),未发生切口疝的按照1∶5的比例随机抽取120例为非切口疝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年龄≥60岁(OR=5.800,95% CI 1.530~21.984)、BMI≥24 kg/m2(OR=4.165,95% CI 1.187~14.613)、糖尿病(OR=5.321,95% CI 1.548~18.285)、呼吸系统疾病(OR=4.565,95% CI 1.225~17.007)、切口感染(OR=6.803,95% CI 1.573~29.419)及手术时间≥6 h(OR=6.934,95% CI 1.938~24.813)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 0.890(95% CI 0.854~0.926),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年龄≥60岁、BMI≥24 kg/m2、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切口感染及手术时间≥6 h是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和区分度,有利于临床筛查PD术后发生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针对性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一起疑似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奶源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病原学特征,为查明暴发源头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8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奶制品和病例标本,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 分离到的蜡样芽胞杆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测序以及毒力基因分析。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符合食源性疾病暴发定义。 共分离到25株蜡样芽胞杆菌(5株来自奶制品,20株分离自病例标本)。 PFGE分型分析显示,13株病例标本菌株与5株奶源性菌株条带具有高度相似性。 25株蜡样芽胞杆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亚胺培南均敏感,但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完全耐药。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疑似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引起,应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家庭肠内营养(HE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部放疗的 8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80 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行 HEN 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 营养指数、肠道菌群、癌因性疲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肠杆菌、肠球菌及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疲乏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发生肺 部、泌尿系统、伤口或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HEN 联合益生菌可以提升食管癌患者放 疗后的营养水平,利于肠道菌群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适感,感染性并发症少,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时间使用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生物医学文献(CBM)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有关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应用咖啡因防治呼吸暂停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和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0项文献中,包括5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RCT)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项RCT质量等级为B级,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NOS评分为7~9分。共2 665例患儿,其中早期用药组1 515例,晚期用药1 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用药组呼吸暂停(AOP)发生率(RR=0.48,95%CI 0.38~0.60,P<0.01)、吸氧时间(SMD=-0.97,95%CI -1.13~-0.80,P<0.01)、机械通气时间(SMD=-0.82,95%CI -1.06~-0.58,P<0.01)、咖啡因用药时间(SMD=-0.42,95%CI -0.56~-0.28,P<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RR=0.50,95%CI 0.41~0.60,P<0.01)、动脉导管未封闭(PDA)发生率(RR=0.56,95%CI 0.44~0.70,P<0.01)、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RR=0.59,95%CI 0.47~0.74,P<0.01)、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RR=0.66,95%CI 0.54~0.81,P<0.01)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RR=0.70,95%CI 0.55~0.91,P<0.01)显著低于晚期用药组,而病死率(RR=1.15,95%CI 0.73~1.81,P=0.55)与晚期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早期使用咖啡因能显著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BPD、ROP、PDA、IVH和NEC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吸氧和咖啡因用药时间,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新冠疫情的认知及应对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对香格里拉市1949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结果显示,81.94%的学生在2020年1月初之前已知晓疫情;83.12%的学生通过电视和微信知晓疫情;9333%的学生认为病毒通过飞沫传播;94.80%的学生会通过戴口罩、不聚餐等方式进行防护;疫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为71.44%。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家庭年收入的学生对部分调查问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疫情认知整体情况较好,部分问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校应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完善心理疏导体系,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8.
Firtina  Sinem  Ng  Yuk Yin  Ng  Ozden H.  Kiykim  Ayca  Ozek  Esra Yucel  Kara  Manolya  Aydiner  Elif  Nepesov  Serdar  Camcioglu  Yildiz  Sayar  Esra H.  Gungoren  Ezgi Yalcin  Reisli  Ismail  Torun  Selda H.  Haskologlu  Sule  Cogurlu  Tuba  Kaya  Aysenur  Cekic  Sukru  Baris  Safa  Ozbek  Ugur  Ozen  Ahmet  Sayitoglu  Muge 《Immunologic research》2022,70(1):44-55

Primary antibody deficiencies (PAD) are the most common subtype of primary immunodeficiencie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s and autoimmunity, allergy, or malignancy predisposition. PAD syndromes comprise of immune system genes highlighted the key role of B cell activation,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somatic hypermutation, or isotype switching have a wide spectrum from agammaglobulinemia to selective Ig deficiency. In this study, we describe the molecular and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fifty-two PAD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our cohort were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ronchiectasis, diarrhea, and recurrent fever. Almost all patients (98%) had at least one of the symptoms like autoimmunity, lymphoproliferation, allergy, o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 custom-mad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panel, which contains 24 genes,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well-known disease-causing variants in our cohort. We identified eight variants (15.4%) among 52 PAD patients. The variants mapped to BTK (n?=?4), CD40L (n?=?1), ICOS (n?=?1), IGHM (n?=?1), and TCF3 (n?=?1) genes. Three novel variants were described in the BTK (p.G414W), ICOS (p.G60*), and IGHM (p.S19*) genes. We performed Sanger sequencing to validate pathogenic variants and check for allelic segregation in the family. Targeted NGS panel sequencing can be beneficial as a suitable diagnostic modality for diagnosing well-known monogenic PAD diseases (only 2–10% of PADs); however, screening only the coding regions of the genome may not be adequately powered to solve the pathogenesis of PAD in all cases. Deciphering the regulatory regions of the genome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will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omplex PADs.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制首乌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收集制首乌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损伤相关的靶点。用Venny图筛选获得两者的共同靶标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且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利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肝毒性。结果 分别获取制首乌活性成分30个,肝毒性相关靶点527个,制首乌活性成分与肝损伤的共同靶点48个,包括JUN、MAPK1、CYP3A4等。KEGG通路分析筛选了135条相关信号通路,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可能在制首乌肝毒性中起关键作用。体内实验表明,炮制后的何首乌肝毒性有效减轻,以九蒸九晒法效果最好。结论 制首乌肝毒性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九蒸九晒法制首乌引起肝毒性的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并比较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明确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病例828例,以2018年8月31日为节点将其分为训练集(526例)和验证集(302例),提取肿块的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运用k最近邻(kNN)、逻辑回归(LR)、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5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使用重复交叉验证方法做内部验证,计算比较各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实施外部验证,绘制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性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 结果从提取的109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19个特征建立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内部验证中,5种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R模型的特异度、PPV、NPV中位数分别为0.769、0.816、0.778,3项指标均高于其他4种模型;敏感度中位数为0.824,高于kNN、RF和SVM模型。此外,SVM模型的特异度、PPV、NPV中位数分别为0.706、0.774、0.759,虽均低于LR模型,但均高于其他3种模型。在外部验证中,LR、SVM、RF、kNN和NB的AUC依次为0.890、0.832、0.821、0.746和0.703,其中LR与SVM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此外,各模型在校准性能上表现并不一致,LR和SVM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乳腺癌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以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为基础,运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乳腺癌超声预测模型,均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性能,其中LR模型表现最为突出;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提供更加准确的量化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