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4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01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576篇
内科学   419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38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01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684篇
  10篇
中国医学   687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设计研发新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自动分装注射系统,以实现精准药物活度注射,简化注射流程,降低职业照射。方法 选择钨合金作为屏蔽材料,采用基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技术,设计机械驱动模块、管路系统、控制软件。制作设备及相关配套装置。测量防护效能和性能。结果 自动分装注射放射性药物时间约60 s,设备50次稳定性测试空白试验的成功率100%。系统整体注射活度的分装误差≤3%;设备箱体屏蔽40 mmPb,台面屏蔽60 mmPb,隔离防护屏蔽15 mmPb,内置钨合金原液罐50 mmPb。距离运行中设备30 cm处平均剂量率为1.44 μSv/h。操作人员肢端辐射剂量较使用注射器防护套注射操作降低99%以上。结论 自动分装注射系统操作简便,分装精度高,重复性好,防护安全,达到设计功能和放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正畸科收诊的80例正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拟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 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结果 两组干预后1个月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水平、持续担忧、积极 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下的个体化护理有助于 提升口腔正畸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社会心理适应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周珉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用药规律,探讨相关病机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5月周珉教授门诊期间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周珉教授临床经验,进行原发性肝癌病机探讨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176首,涉及中药235种,列出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结论]总结原发性肝癌以“湿热痰毒、气阴两伤”为基础病机,“清热化湿、健脾养阴”治则贯穿原发性肝癌治疗始末,同时,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及治疗措施,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分配,斟酌应用“攻毒散结”“行气化瘀”等治法,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基于"同气相求"理论,遵循经络辨证,以"求同气、通经络"为治则,针刺患侧或双侧手足少阳经远端激痛点及井穴,同时按揉近端激痛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单侧头痛9例,双侧6例;年龄15~65岁,平均46岁;病程0.5~15年,平均2年。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伴失眠、健忘,痛甚者恶心,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与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相关差异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重楼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代谢通路,以华重楼休眠解除前后种胚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手段对供试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从cDNA文库中分别获得62 882 650,62 263 366个clean reads,共得到69 2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的表达基因有56 426个,下调的表达基因有12 822个。共有138 267个差异表达基因被GO功能注释到生物进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3个大类58个亚类,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细胞组分合成和酶催化活性等密切相关。对58 72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共发现139个代谢通路,休眠前后的DEGs主要富集在碳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多糖代谢等途径。基于KEGG数据库中注释结果,共发现16条与华重楼休眠解除相关的代谢通路。华重楼种子发育与休眠解除过程中大量与种胚形态建成、多糖分解及蛋白质合成的差异基因参与表达,涉及到多个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休眠解除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CAP患儿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1例。两组患儿给予抗感染、退热、祛痰、平喘及呼吸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口服羚羊清肺颗粒,1 g/次,3次/d;观察组内服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监测体温,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和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记录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记录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记录治疗失败情况;进行治疗前后痰热闭肺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疾病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 106,P0. 05);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 119,P0. 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儿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96. 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2. 81%(53/64)(χ~2=7. 085,P0. 01);观察组患儿治疗失败率为9. 23%(6/65),低于对照组的23. 44%(15/64)(χ~2=4. 775,P0. 05);观察组痰热闭肺证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hs-CRP,PCT,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内服治疗CAP(痰热闭肺证)患儿,可进一步控制临床症状,具有起效快、症状消退快、病程短的优点,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疾病进展,完全退热率,提高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44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男35例,女9例。年龄6~17岁,中位数10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Salter-Harris分型均属于Ⅱ型,其中不稳定型5例。20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均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均因跌倒致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 h至2 d,中位数8 h。均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先以超腕关节夹板固定,然后辅以石膏托固定。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腕关节活动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综合疗效。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0.1)个月,塑形时间(3.0±0.5)个月。43例患者腕关节掌屈55°±5°、背伸40°±15°、桡偏25°±5°、尺偏35°±5°,下尺桡关节旋前80°±5°、旋后90°±5°。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1.8±0.6)分,优40例、良3例。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桡骨远端骨骺早闭。结论: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可有效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身骨显像可清晰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及代谢情况,检出骨骼疾病。本研究分析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04-01-2018-08-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患者1 524例,显像质量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仪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为质量佳(A)、质量良好(B)、质量差(C)3组,总结性别、年龄、血钙、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注射部位核素有无浓集、治疗措施、膀胱充盈状态、软组织摄取状态、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等资料,计量资料对显像质量有影响者进一步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身骨扫描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本研究中显像质量佳者(A)约占40.0%(610/1 524),显像质量良好者(B)约占50.3%(766/1 524),显像质量差者(C)约占9.7%(148/1 524);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与性别(χ2=73.143,P<0.001)、年龄(χ2=11.543,P=0.003)、BMI(χ2=16.057,P=0.000)、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χ2=20.226,P<0.001)、注射部位核素异常浓集(χ2=10.880,P=0.004)、放疗(χ2=20.871,P<0.001)、膀胱充盈(χ2=75.929,P<0.001)及软组织摄取(χ2=338.872,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与患者血钙、尿素氮、肌酐、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居于首位的影响因素为注射点核素浓集,约占10.8%(164/1 524),其次为软组织摄取高及膀胱充盈,分别占7.4%(113/1 524)和6.6%(101/1 524);对年龄及BMI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像质量佳(A)及质量良好者(B)年龄<45岁组与45~59岁组及≥60岁组<24.0kg/m2分别与24.0~27.0kg/m2及BMI>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9岁与≥60岁组、24.0~27.0kg/m2与>27.0kg/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像质量差者(C)BMI<24.0kg/m2组和24.0~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影响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性别、年龄、BMI、注射部位核素浓集、软组织摄取、膀胱充盈状态、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等;人为可控因素中,提高注射技术、降低软组织摄取及检查前及时排空膀胱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