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肝爽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在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同时使用肝爽颗粒6个月,而对照组不用肝爽颗料。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前胶原(PCⅢ)水平及肝脏硬度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HA、LN、C1V和PCⅢ值分别下降37.5%、34.2%、35.4%和39.9%。肝硬度值下降40.6%,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2.151、2.148、2.189、2.189,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爽颗粒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及降低肝硬度值,表明其有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病人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120例病人,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照事先由随机数确定的随机分组方法,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用通腑泄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死亡率、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为71.67%(43/60),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而观察组死亡率为18.33%(11/60),对照组为35.00%(21/60),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3.08±7.64),治疗后为(11.79±4.13),对照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2.15±8.36),治疗后为(14.76±4.81),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102.87±37.06),治疗后(41.79±14.07),对照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105.64±38.35),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72.86±13.74),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通腑泄浊法治疗危重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08—2012年辽宁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CareUnit,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进行聚类分析,确定ARDS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录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2012年ICU收治ARDS患者,通过聚类分析,明确患者转入、1周、2周时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转入时聚成6类、1周后聚成7类、2周时聚成5类。结论:①ARDS病位在肺,但其病理变化涉及多个脏腑,气、血、阴、阳均受累积;②随着ARDS发病时间的变化,征型也有明显的变化;⑧疾病初起,病机关键不外乎虚实两端:肺脏受邪,真元损伤,或阴阳不相维系,元气外脱;④疾病中期,正气损耗,气机郁滞,水饮、淤血病理产物积聚,邪气留恋而呈现虚实夹杂为主的病机特点;⑤疾病后期,病理产物积聚和气机郁滞日久,正气亏衰,阴液耗伤。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20~55岁女性膳食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其对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市成年女性膳食异黄酮摄入量与其对血脂的作用。方法:用膳食记账法问卷调查249名20~55岁吉林市部分女性3 d的膳食调查,空腹清晨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用日本Olympus AU640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按照膳食总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将249名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3组,摄入量分别为(4.7±2.3)mg,(13.9±2.4)mg,(36.6±14.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低、中、高3组间总胆固醇(TC)分别为(4.7±0.7)mmol/L,(4.5±0.7)mmol/L,(4.4±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1±0.7)mmol/L,(2.9±0.7)mmol/L,(2.7±0.6)mmol/L,控制体质指数、总能量和脂肪供能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 7和0.017)。结论:在成年女性膳食异黄酮摄入量有改善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汇聚分析原发性肝鳞状细胞癌(PLSCC)患者的临床资料,为PLSCC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10月的PLSCC相关报道,收集有随访信息的病例资料进行汇聚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篇文献中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59∶1,年龄18~83岁,平均57.2岁。大部分患者因腹痛入院,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24例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 16例患者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非手术治疗, 16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手术治疗联合非手术治疗), 1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75例患者中, 50例死亡,其中33例于半年内死亡。患者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17.73±4.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9.5%、32.5%和16.3%。4种治疗方式中,综合治疗是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治疗方法和角化程度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003—2020年报告病例的预后优于1972—2002年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LSC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应尽可能选用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染铅小鼠的驱铅作用及其对驱铅过程中钙、铁和锌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2%吐温溶液腹腔注射)、铅染毒组(Pb组,500 mg·kg-1醋酸铅灌胃,2%吐温溶液腹腔注射)、五味子乙素组(SB组,生理盐水灌胃,4 mg·kg-1五味子乙素混悬液腹腔注射)和五味子乙素驱铅组(SBPb组,500 mg·kg-1醋酸铅灌胃,4 mg·kg-1五味子乙素混悬液腹腔注射),每组10只。干预23 d后处死小鼠取材,计算小鼠体质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小鼠血中铅、钙、铁和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SB和Pb组比较,SBPb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染毒前比较,对照组、SB和Pb组小鼠染毒后体质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b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和血中铅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b组小鼠血中锌水平降低(P<0.05);与SB组比较,Pb组小鼠血中锌水平降低(P<0.05);与Pb组比较,SBPb组小鼠血中钙和锌水平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有效驱除染铅小鼠体内的铅,同时能抑制驱铅过程中导致的钙、铁和锌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008—2012年辽宁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进行扶正祛邪中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明确扶正祛邪法对ARDS患者的作用。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按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按照事先由随机数确定的随机分组方法,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呼吸机支持,西药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入组后即开始予中药治疗。并对病死率、脱机率和ARDS评分、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0天病死率及脱机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死率减少、脱机率增加、并能明显较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RDS评分、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评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和指数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前后对比,治疗后氧和指数明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扶正祛邪法中药治疗ARDS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增加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