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组织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7,CDCA7)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10年 10月~2020年 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90例 EOC患者癌组织标本和 5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 CDCA7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 CDCA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EOC癌组织标本中 CDCA7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aplan-Meier法分析 EOC癌组织标本中 CDCA7表达情况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生存率的相关性以及 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CDCA7蛋白在 EOC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78.33%,高于癌旁组织的 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7,P=0.000);CDCA7mRNA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 6.05±0.32,高于癌旁组织(1.0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00, P=0.000);CDCA7高表达与 EOC患者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CA125水平和 HE4水平等临床特征有关(χ2= 3.947~8.420,均 P< 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 CDCA7低表达 EOC患者 PFS生存时间为 98.15±10.72个月,高于 CDCA7高表达患者(63.25±7.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849,P=0.049);CDCA7低表达患者 12个月的总生存率为 87.35%,高于 CDCA7高表达患者的 4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6.905,P=0.012);COX比例风险回归, TNM分期为Ⅲ~Ⅳ期、并发淋巴结转移、CDCA7高表达为影响患者 12个月 PFS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 χ2=4.858, 4.892, 5.025,P=0.028,0.028,0.026)。结论 CDCA7在 EOC患者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CDCA7高表达是影响患者 12个月 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 EOC患者不良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c-fos表达及踏转轮运动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连续灌胃给槲皮素(200mg/kg)或同剂量的配药液14天后,采用四血管闭塞法构建大鼠血管性痴呆(vessel dementia,VD)模型,进行踏转运动及Fos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VD大鼠踏转轮运动量显著降低;VD模型构建3h后,皮层,边缘系统及下丘脑的神经核团Fos表达显著增多,槲皮素使VD大鼠踏转轮运动明显增多,上述脑区Fos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血管性痴呆对脑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减少大鼠的运动能力,而槲皮素则可以减轻血管性痴呆对脑部的损伤,增强运动量,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组手术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失血量,并且统计输血量与输血率;查术前、术后24 h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PC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术后48 h再次复查HGB、PCV,观察指标变化;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并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与输血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Hb水平、P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T、aPTT、TT、PLT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Fbg低于对照组,但均属正常范围波动;两组发生DVT、肺栓塞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术后的出血,同时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任卫琼  李弘  刘叶倩  龚姗  刘林  王宇红 《中成药》2020,(4):1031-1034
目的研究复方七芍降压片对SHR大鼠肠系膜动脉组织AP-1、MCP-1蛋白表达及血清中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PF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片组(27 mg/kg)、复方七芍降压片组(8. 73 g/kg生药),另设10只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无创血压仪测定尾动脉血压,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肠系膜动脉壁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IL-10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系膜动脉中AP-1、MCP-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周大鼠血压均上升(P<0. 01),肠系膜动脉中AP-1、MCP-1蛋白表达升高(P<0. 01),血清中IL-8水平升高(P<0. 01)、IL-10水平降低(P<0. 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七芍降压片组各周血压均降低(P<0. 01),肠系膜动脉中AP-1、MCP-1蛋白表达降低(P<0. 05),血清中IL-8水平降低(P<0. 01)、IL-10水平升高(P<0. 01)。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能够显著改善SHR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肠系膜动脉中AP-1、MCP-1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雌二醇凝胶用于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妇科病区及妇科门诊收治的绝经后POP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组(A组)、药物疗法组(B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药物疗法组(C组)。每组各74例患者。观察3组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评分、尿动力学、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C组盆底肌力等级较A、B组显著升高(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干预后3组盆底肌电活动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升高,C组指标均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8,P=0.881);干预后3组尿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且C组指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21,P=0.668,P=0.306);干预后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雌二醇凝胶用于绝经后POP患者盆底重建术后疗效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素,具有多效性,通过与受体结合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瘦素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可将营养状况信号传递给与生殖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维持、卵泡发育、胚胎着床、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男性不育等生殖内分泌有一定关系.瘦素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择96例行盆底重建术患者,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术后予以阴道锥体训练干预,观察组术后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静息压、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健康调查简表评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电位均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可改善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电活动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盆底重建术患者147例,分为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药物组(药物)和联合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药物)。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盆底肌电活动、尿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电刺激组和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有改善,盆底肌电值、腹压漏尿点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均升高,最大尿流率降低;且联合组以上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与电刺激组、药物组比较,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技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促进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小RNA-375(miR-375)对宫颈癌细胞系SiHa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宫颈癌细胞系SiHa,将细胞随机分为A组(转染对照抑制剂)、B组(转染对照模拟基因)、C组(转染miR-375抑制剂)、D组(转染miR-375模拟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SiHa细胞中miR-375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对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SiHa增殖活性进行检测,并用划痕实验对细胞迁移能力进行检测;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375与PIK3CA的靶向关系进行验证。结果采用生物学信息软件检测结果发现,miR-375与PIK3CA 3'-UTR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可见,miR-375模拟基因+PIK3CA-Mut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模拟基因+PIK3CAMut共转染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而相比对照模拟基因+PIK3CA-WT共转染组,共转染miRNA模拟基因和PIK3CA-WT后细胞荧光活性明显下降(P 0. 05)。相比A组,C组SiHa细胞中miR-37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中miR-375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 0. 05)。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可见,相比A组,C组SiHa细胞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0. 05);相比B组,D组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5)。细胞培养后1 d、2 d、3 d,相比A组,C组SiH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 0. 05)。划痕实验结果可见,相比A组,C组SiH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 0. 05);相比B组,D组SiH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 0. 05)。结论 miR-375具有阻滞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IK3C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同时加量(SIB)与后程加量(LCB)在宫颈癌伴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伴腹腔淋巴结转移或盆腔淋巴结转移11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SIB组(n=56)和LCB组(n=56),SIB组给予同时加量,LCB组给予后程加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放疗完成后SIB组的完全缓解(CR)为71.43%,明显高于LCB组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P=0.037);放疗3个月后SIB组的CR为85.72%,明显高于LCB组的71.41%(χ~2=4.983,P=0.025);SIB组的疾病进展(PD)为0%,明显明显低于LCB组的7.14%(χ~2=4.381,P=0.036);LCB组满3年随访者共35例,SIB组满3年随访者共37例,两组存活率分别为65.7%和75.7%,SIB组存活率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8);SIB组的小肠最高剂量(Dmax)、直肠Dmax、膀胱1cc体积的剂量(D1cc)均明显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B组的小肠2cc体积的剂量(D2cc)略高于LC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B组骨髓毒性Ⅱ度、Ⅲ度和Ⅳ度以上比率均高于LC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组Ⅲ度以上持续时间为(3.23±1.52)d,显著低于LCB组的(6.87±2.43)d(t=8.371,P0.001);SIB组骨髓剂量受照20 Gy体积占总膀胱体积百分比(V20)为(46.16±4.27)%,明显低于LCB组的(56.81±7.43)%(t=5.282,P0.001)。结论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伴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SIB组的疗效显著高于LCB组,而安全性也高于LCB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