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咽瘘是喉全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喉全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时间费用的主要因素。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率为8%~23%,咽瘘发生相关的因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回顾85例喉全切除术病例,对术后咽瘘的患者进行总结,探讨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预防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放射治疗应用于口颊癌术后腮腺瘘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因口颊癌术后出现腮腺瘘且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MeV电子线照射,每次2 Gy,每天1次,每周5次,照射总剂量为8~18 Gy(平均剂量9.7 Gy),照射野包括整个腮腺区域。结果 3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腮腺瘘患者均治愈,治愈率达100%。后期随访3个月,无1例再次出现腮腺瘘。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口干以及味觉改变,未观察到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放疗用于口颊癌术后腮腺瘘的治疗,其起效快、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和总结晚期头颈恶性肿瘤切除后,多皮瓣修复重建巨大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该院2008~2011年12例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游离空肠瓣等修复头颈部巨大缺损.结果 12例晚期头颈部肿瘤被顺利整体切除,多皮瓣联合修复重建巨大缺损效果满意.1例因术前行根治性放疗,胸大肌皮瓣边缘愈合差,换药后愈合.结论 应用多皮瓣联合修复晚期头颈部头颈部术后的缺损可获得Ⅰ期修复的满意效果,对提高晚期恶性头颈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术后喉功能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采用SCPL治疗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其中声门上型17例,声门型2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8例,剂量累计为60~65 Gy。对切除(或)保留会厌、保留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患者术后呼吸、发音、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估。所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失访;3年生存率81.6%,5年生存率73.7%。其中声门上型喉癌3年生存率76.5%,5年生存率64.7%;声门型喉癌3年生存率85.7%,5年生存率81.0%。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100%。切除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患者的误咽评分、平均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平均鼻饲胃管拔除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呼吸、发音评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PL对喉癌治疗和喉功能保留有积极意义,临床分析表明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对于患者远期喉功能恢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前下部胸锁乳突肌与胸骨舌骨肌之间淋巴结(lymph node between sternocleidomastoid and sternohyoid muscle,LNSS)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计数LNSS数目,计算该组淋巴转移率,测定转移淋巴结最长径。对性别、年龄、甲状腺肿瘤最长径、原发灶侧别、肿瘤部位、多发癌灶、颈前带状肌侵犯、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等7个因素与颈前下部LNSS转移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出现该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4.3%;转移淋巴结共29个,平均最长径(0.5±0.12)cm。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比较,LNSS转移的患者同时发生颈中央区及颈侧区多发淋巴结转移的比例高(P﹤0.05),肿瘤侵犯颈前带状肌较常见(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大小、原发灶侧别、肿瘤发生部位、多发癌灶比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和带状肌侵犯的PTC患者易同时发生LNSS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供血的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方法 临床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9例.结果 9例皮瓣均完全存活,效果良好.结论 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蒂恒定,皮瓣薄且质地佳,手术操作方便,供区隐蔽,适合修复头颈肿瘤尤其口腔术后缺损.  相似文献   
8.
cDNA微阵列结合信号通路分析喉鳞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NA微阵列技术(又称基因芯片)具有信息集约化、平行处理、高效、快速、多参量等特点。运用基因芯片从成千上万个人类基因中筛查出特定的肿瘤相关基因,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重点研究和验证被筛选出的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是目前肿瘤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基因太多,范围太广,若用RT-PCR,  相似文献   
9.
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削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削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17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游离皮瓣中,15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近舌尖处部分坏死,1例腿部供区皮下积液,换药后痊愈。随访3个月-4年,舌功能良好,下肢无运动障碍。1例(T2N2M0)14个月后死亡,1例(T3N1M0)6个月后局部复发冉次手术。结论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效果好,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舌癌术后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77年 10月至 1995年 8月共收治经组织学证实的单纯中耳鳞癌 4 2例。其中采用综合治疗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者 2 2例 ,单纯放射得 11例 ,单纯手术 (乳突根治术 2例 ,颞骨次全切除术 3例 )者 5例 ,姑息性放射治疗者 4例。现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2例中男 3 6例 ,女 6例 ,男女比例 6∶1,年龄最小者 2 5岁 ,最大者 76岁 ,平均 51 3岁 ,其中4 0~ 60岁者 2 9例 ,约占 60 %。患者就诊时有耳道溢液 3 3例次 ,耳痛 12例次 ,耳鸣 5例次 ,耳聋听力下降15例次 ,面瘫 18例次 ,头痛 3例次 ,声嘶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