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13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13例中12例行血运重建,1例行损伤血管结扎,均成功治愈,术后患肢血供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是临床常见急症,院前止血处理很重要,对远端血供良好者需警惕漏诊可能,高度怀疑者应尽早探查。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根据损伤血管供血区域血供情况及患者全身情况权衡是否行血运重建,血运重建的方法视血管损伤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介入治疗由经大动脉穿刺建立手术入路,包括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患侧股动脉、腘动脉顺行穿刺。对侧股动脉穿刺后导丝顺行进入患侧股浅动脉,导丝在尝试穿越股浅动脉时,并不是每一个病例都能顺利穿越,有些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血液化验及肠壁厚度测量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3年6月19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肠坏死组10例,肠淤血组9例.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测量2组CT横断面肠壁最厚处的厚度.结果 肠坏死组血浆D二聚体(3.27 ~ 20.00) μg/ml,中位值(19.85) μg/ml,肠淤血组血浆D二聚体(0.49~ 13.90) μg/ml,中位值(5.55) μ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二聚体> 10 μg/ml为截点,对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89%,87.5%,73%.肠坏死组肠壁厚度为(8.35~15.45) mm,中位值(10.48) mm,肠淤血组肠壁厚度为(1.29~8.70) mm,中位值(1.43)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小肠壁厚度>8 mm为截点,对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9%,90.9%,100%.结论 D二聚体浓度及肠壁厚度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总结2例经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术治疗股动脉、腘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的专科护理经验。认为术前督促患者戒烟,做好疼痛评估及护理、足部保暖及下肢血液循环观察;术后卧床期间的体位和活动的健康指导是护理难点,患者术后创口沙袋压迫,腹股沟处沙袋位置难固定,老年患者长时间平卧制动亦很困难,嘱患者勿随意改变体位,加强卧床期间巡视与观察护理;术后注意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血肿、创口渗血等出血症状,注意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情况,加强抗凝用药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肢体血液循环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治疗侧踝肱指数分别由术前的0.39(右)、0.48(左)提高至0.75、1.13,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雷珠单抗(Ranibizumab)竞争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抑制裸鼠皮下结缔组织血管瘤的相对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血管瘤细胞注射法成功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分为A组:无药物治疗的基础对照组;B组:注射 0.25 mg/cm3的雷珠单抗实验组;C组:注射0.5 mg/cm3的雷珠单抗实验组;D组:注射0.75 mg/cm3的雷珠单抗实验组;E组:注射1 mg/cm3的平阳霉素药物对照组。结果:9-12天血管瘤体积增长最快,因此这段时间是药物治疗血管瘤最好的窗口期。各药物治疗2周后,血管瘤体积均有减小(A组171.76±52.46mm3,B组70.85±8.73mm3,C组69.84±16.33mm3,D组41.83±18.65mm3,E组61.52±8.12mm3,p<0.01),且0.75mg/cm3的雷珠单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平阳霉素治疗组,并且效果最为明显。不同浓度雷珠单抗治疗组及平阳霉素治疗组裸鼠血管瘤组织中CD34和Ki67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雷珠单抗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0.75 mg/cm3的雷珠单抗治疗组和平阳霉素治疗组效果最明显。各药物治疗后,裸鼠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他组织无明显变化,但0.75 mg/cm3的雷珠单抗治疗组对于肺组织的损伤要轻于平阳霉素。结论:利用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皮下血管瘤模型的方法是切实可行与成熟的。对比平阳霉素,雷珠单抗治疗皮下结缔组织血管瘤病变,抑制异常增生血管瘤组织的作用是显著的,且均不影响对于生命相关的循环、消化及泌尿系统,而对于肺组织的损伤要轻于平阳霉素。  相似文献   
7.
黄崇青  黄景勇  裘益辉 《浙江医学》2021,43(4):364-367,372
目的探讨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设计的携带特异的短发夹RNA(shRNA)技术的质粒转染HemECs,将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shRNA技术抑制VEGF-A表达的shVEGF-A组、抑制VEGF-C表达的shVEGF-C组以及同时抑制VEGF-A和VEGF-C表达的shVEGF-A+C组。采用基因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分析各组HemECs的增殖、凋亡情况;并将HemECs种植于裸鼠,比较各组裸鼠血管瘤生长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VEGF-A组和VEGF-C组HemECs生长、增殖受抑制,细胞凋亡百分比升高(均P<0.05);而shVEGF-A+C组与VEGF-A组和VEGF-C组相比,HemECs的生长、增殖受抑制更明显,细胞凋亡百分比更高(均P<0.05)。裸鼠血管瘤生长情况比较,shVEGF-A组、shVEGF-C组、shVEGF-A+C组裸鼠抑瘤率分别为25.35%、49.21%、73.43%(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shVEGF-A组和shVEGF-C组肿瘤均缩小(均P<0.05),而shVEGF-A+C组比shVEGF-A组和shVEGF-C组肿瘤更小(均P<0.05)。结论VEGF-A和VEGF-C双拮抗在体内外对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