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研究生夜磨牙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参加体检的1 94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校研究生夜磨牙症发病率为14.0%;男生发病率为13.9%,女生发病率为14.2%,女生略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0%的被调查者称有室友患夜磨牙症,其中73.7%的人认为会影响晚上休息。熬夜、精神紧张、父母磨牙、颞颌关节紊乱为夜磨牙症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校研究生夜磨牙症发生率较高,对自身健康和同住人员均有影响,但就诊率较低。故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人群夜磨牙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肥大细胞介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类糜蛋白酶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进而探寻通心络对受损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12只。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缺血1小时,再灌注2小时;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通心络组大鼠予通心络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采用RT-PCR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PKCε和PKCδ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α的表达水平。Elisa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β-氨基己糖苷酶和类糜蛋白酶的水平。结果通心络组大鼠β-氨基己糖苷酶、类糜蛋白酶及PKC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β-氨基己糖苷酶、类糜蛋白酶及PKC表达水平,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受损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帕拉米韦在治疗患有心功能不全疾病儿童流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有心功能不全疾病同时确诊流感的患儿,以是否自愿接受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输液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间发热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抗生素使用等.结果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分别为(19.9±10.6)h和(57.6±33.7)h,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9.9±39.8)h和(60.7±33.3)h,治疗组发热及咳嗽、咽喉痛、鼻卡他/鼻塞等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分别为10.0%(3/30)和40.0%(12/30),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0.0%(9/30)和66.7%(20/30),治疗组并发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平均每例使用总费用分别为658元和79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儿流感发病后使用帕拉米韦可以显著缩短发热缓解时间,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增加药物使用总费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吡格列酮高剂量[20 mg/(kg·d)]组及低剂量[5 mg/(kg·d)]组,采用Pulsinelli改良四血管结扎法建立VD模型;各组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7 d;检测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定航试验潜伏期;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PPARγ阳性神经元数及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VD组相比,吡格列酮高、低剂量组大鼠定航试验潜伏期明显缩短(均P<0.01);皮质区PPARγ阳性神经元数量及PPARγ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1);高剂量组的改变更明显.结论 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神经元PPARγ表达有关,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布:6例位于三尖瓣环峡部,1例于右心房界嵴至下腔静脉间,1例于三尖瓣环9点位置至界嵴问。所有(100%)患儿手术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5.2±16.5)个月,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7/8(87.5%)。左心室人小及射血分数均明显好转。结论儿童VSD术后IART机制多为三尖瓣环一下腔静脉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可经导管消融治愈或明显改善。三维标测技术能准确快速定位折返环的电生理峡部并指导消融,显著减少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7.
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LCAPA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心脏中心门诊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收治但最终诊断为ALCAPA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ALCAPA的患者女性7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10个月,平均年龄5.3个月。8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气促、喘息、声哑、多汗及喂养困难等心力衰竭(心衰)症状。病初均于首诊医院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增强CT均有较为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小儿ALCAPA病例临床常易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混淆。对于临床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患儿应注意其心电图表现。其中符合ALCAPA心电图特点的病例,反复探查其心脏彩超并进行心脏增强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助于ALCA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4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8例儿童室早,观察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心脏扩大与否、放电时心律失常的反应等对成功率的影响,观察有无并发症及随访预后.结果 体表心电图判断室早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 消融即刻总成功52例(89.7%) 消融放电时出现频发室早或窒性心动过速(窒速)者预示消融成功(P<0.033).而右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心脏有无增大、患儿年龄对消融术成功率影响不大 远期成功率为86.2%.未发生任何远期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射频导管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儿童正常心脏结构的右心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早.  相似文献   
9.
分子诊断学课程是一门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课程,是医学院校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分子诊断技术基于他的前瞻性、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法医学等领域,其临床意义在于不仅能够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确切诊断,而且还能确定个体归于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的分期分型、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等,因此分子诊断学基本技术与技能的训练直接决定培养医学检验学生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并能创新应用。为顺应时代潮流,分子诊断学课程实践环节也逐步从理论课中游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课程的性质和当前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尤其是实践环节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53例低钾血病病因探讨及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路  高欣 《中国全科医学》2001,4(4):316-317
目的 分析低钾血症的病因,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方法 对1987-1999年期间的153例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7-1993年期间低钾血病患者原发病排列以棉酚中毒、腹泻、甲亢所致为多见,1994年以后以甲亢、甲状腺炎早期 、 腹泻多见。结论 充分考虑各种病因,快速做出诊断,注意除低钾外其它离子的紊乱,协调补充电解质,是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