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麻醉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发生围手术期感染的60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感染的5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发生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重复性使用气管导管、重复性使用喉镜镜片、气管导管通气道、未使用过滤器、钠石灰更换<1次/d、深静脉动脉穿刺、合并糖尿病是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最大的三因素是气管导管通气道(OR=1.534、P=0.007)、灰更换<1次/d (OR=1.351、P=0.011)、重复使用气管导管(OR=1.327、P=0.021)。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建立气管导管通气道、钠石灰更换<1次/d、重复使用气管导管等因素是诱发围手术期感染的主要因素,应该有针对性的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眼耳鼻喉科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100例实施鼻内镜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即刻、24 h、48 h的HR、SBP、DBP、MAP指标在2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即刻过程中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1 h、4 h、8 h、16 h、24 h、48 h VAS评分较术后即刻均显著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镇痛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12%),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32%)(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人类大脑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预后不良,由胶质瘤细胞引发形成的局部和全身免疫抑制环境使其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在人体的免疫抑制系统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早期髓系祖细胞和前体细胞共同组成,是一种异质性细胞群,这些细胞虽在表型和功能上具多样性,但是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免疫抑制特点。在胶质瘤组织中,存在MDSCs的广泛浸润,它们在胶质瘤微环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肿瘤的免疫疗效大大降低。本文将回顾总结脑胶质瘤微环境中MDSCs的表型特征及其在胶质瘤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对更好地了解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引导下125I粒子精确植入治疗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应用数字化导航引导,行125I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颅底恶性肿瘤的患者9例。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将三维CT数据导入导航软件AccuNavi-A 2.0 中,进行三维重建,确定粒子植入方向、角度及深度。术中按术前计划植入穿刺针,在导航引导下,调整定位针位置及方向,穿刺进入颅底靶区及周围组织,植入125I粒子。实时验证125I粒子植入位置。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CT中肿瘤及靶区2个垂直的最大直径的乘积,统计局部复发率、局部控制率等指标。结果 9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腺样囊性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肌上皮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随访时间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无失访病例。局部复发率11.1%,局部控制率77.78%。导航精确度达0.2~1.5 mm,未出现3级及以上放射性损伤。其中手术切缘阳性,未完整切除的5例患者中, CR 3例,PR 2例。2例切缘阴性患者,复查至今未发现明显新生物。外院手术后复发的2例患者,于数字化导航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CR 1例,PR 1例。结论 颅底恶性肿瘤位置隐蔽,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空间狭小,手术视野受限,单纯手术难以根治。导航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颅底恶性肿瘤具有靶区定位精准、局部控制率高、正常组织损伤小、作用持续、安全、微创的特点,为辅助治疗颅底恶性肿瘤提供了可靠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56例合并系统性疾病的口腔癌患者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56例口腔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口腔癌的特征,分析和制订局部及全身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分别接受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对34例(60.71%)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19.64%)合并冠心病患者、1例(1.79%)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提出心血管治疗意见;对23例(41.07%)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合理化控制血糖的方案;对19例(33.93%)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提出了相应的肺功能检测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案。结论: 多学科协作对合并系统性疾病的口腔癌患者的诊疗合理、有效,值得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策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78-368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后均在腹腔镜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以及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Th1细胞亚群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亚群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免疫细胞及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由温桂荣博士编著的《经方临证心法》一书,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汇集了作者多年从事临床、使用经方的经验与体会。书中内容实用,方法可行,适合中医药工作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与借鉴。定价:25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与常用游离皮瓣用于不同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的信息,为胸锁乳突肌瓣临床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8年3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手术的口腔癌患者58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3例,腺样囊性癌4例,下颌骨肉瘤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28例、游离皮瓣30例对口腔癌缺损进行同期修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析2种皮瓣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与游离皮瓣相比,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原发灶面积多属T1~T2期,部位集中于舌、下牙龈、口底、舌根或口咽,平均年龄较大,术前合并全身疾病较多,手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气管切开率低(P<0.05)。术后随访提示,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仿(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手术缺损选用胸锁乳突肌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对于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患者,建议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部分患者有低热、纳差、体质量下降、心情压抑等表现.发病多与情绪、饮食、劳累、湿邪、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1].常见的并发症有肠道出血、肠穿孔及肠梗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直肠癌[2].炎症反复发作可以使直肠癌变危险增加,而人工干预治疗则可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3].兹将中西医结合治疗CUC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