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肾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乐敏  高月求  王灵台  陈建杰 《肝脏》2003,8(1):69-70
补肾冲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40余年的经验总结而研制的药物 ,由巴戟天、菟丝子、桑寄生、丹参和虎杖等多味中药组成 ,临床上治疗了近千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并已制成院内制剂供临床使用。本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补肾冲剂的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采用以病为主 ,病证结合方式选择观察对象。西医参照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中医“肝肾亏虚兼湿热”辨证标准参考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表达骨桥蛋白(OPN)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LX-2人肝星状细胞株,予TGF-β1(终浓度2.5、5、10、20μg/L)刺激24 h或予TGF-β1(终浓度10μg/L)刺激12 h、24 h、48 h;先经PI3K/PK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0.1μmol/L)预处理1 h,再予10μg/L TGF-β1刺激24 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PN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能够促进LX-2细胞表达OPN,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其表达量随着TGF-β1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关系;经wortmannin预处理再予TGF-β1刺激的LX-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OPN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TGF-β1对LX-2人肝星状细胞OPN表达具有诱导作用,此作用可能受PI3K/PKB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胀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消胀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CCl4诱导大鼠成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开始时分别给予秋水仙碱1 mg·kg-1,消胀方200,400,800 mg·kg-1ig 7周。观察大鼠体重和肝脾指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Hyp,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ALT,AST,HA,LN,PCⅢ均明显下降(P0.01,P0.05),Hyp,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肝组织假小叶数目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窦周围胶原沉积明显;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结论:消胀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灵猫方对pHBV1.3转染Hep G2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灵猫方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0.25mg/ml和0.5mg/ml灵猫方水提物干预HBV质粒转染HepG2细胞,以0.9%Na Cl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收集细胞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细胞内IFN-α、IFN-β、IFN-λ1及干扰素效应蛋白OAS1、Mx A、PRKmRNA表达水平,RIG-I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mg/ml灵猫方干预pHBV1.3转染Hep G2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IFN-α、IFN-β、IFN-λ1 mRNA及OAS1、Mx A、PRKmRNA表达水平表明显升高(P0.01),RIG-I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灵猫方通过促进pHBV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的I、III型干扰素产生,增强天然免疫功能,从而抑制HBV复制,可能是通过RIG-I通路诱导干扰素产生,增加干扰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可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调控HBV转录、复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总结了肝细胞内具有抗HBV作用的miRNA及4种调控机制,HBV通过HBx及自身编码miRNA等影响肝细胞内源性miRNA表达,促进复制的机制。分析表明,肝细胞内源性miRNA与HBV交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相互竞争调控的结果,决定了HBV转录的活性及疾病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肝细胞内源性miRNA与HBV交互作用影响HBV转录的机制,对探索新的抗HBV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瘤散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7天开始服用中药消瘤散。术后1个月评价近期疗效,观察肝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ALT、AST、TBIL、ALB)、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生存质量KP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6%、81.8%,对照组分别为45.5%、75.8%,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内术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LT、AST水平升高(P0.05);组间术后1个月比较,ALT、AST、TBIL、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术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FP水平下降(P0.05),KPS水平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FP、PT、K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8%、97.0%;组间比较,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散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体外抗乙肝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 5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Pre-S1的影响,探讨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HepG2.2.1 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作用9 d后收集上清液,用MTT法观察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抑制作用,用ELISA法检测上清夜中HBsAg,HBeAg和Pre-S1的分泌.结果: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在浓度为0.001mol/L以下时对HepG2.2.1 5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低于25%).在浓度为1000 μmol/L到0.1 μmol/L之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均高于50%,而对HBeAg的抑制率均低于50%;浓度为0.001 mol/L时对Pre-Sl的抑制率分别为53.58%、59.33%.结论: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均具有一定的抗HBV作用,两者无显著差别,且对HBsAg和Pre-S1的抑制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组织学检查的一种形态学诊断,其病理学特征是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增多的纤维结缔组织常形成细小的条索和菲薄的间隔或由汇管区向小叶内伸延,但并无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其本质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过多。有关ECM的来源一直在争论中,曾认为它主要来源于肝细胞,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贮脂细胞(F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肝细胞、Pit细胞、内皮细胞等也参与其中。本文就FSC在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方法,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56例PBC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次,3次/d,口服)联合熊去氧胆酸片(UDCA)(50 mg/片,10~15 mg·kg-1·d-1)治疗。对照组给予空白安慰剂(4片/次,3次/日,口服)联合UDCA 50 mg/片,10~15 mg·kg-1·d-1)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PBC-40量表、肝功能(ALT、AST、ALP、GGT、TBil)、肝脏弹力硬度值的变化。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19、3.0953、3.0279,P值均<0.01;t值分别为2.4420、2.1621,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肝功能仅GGT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治疗组GGT、AL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61、2.3106,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脏弹力硬度值由治疗前(14.37±10.58)k Pa显著下降至(10.02±5.96)k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4,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BC-40量表皮肤瘙痒、社交和疲劳维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58、2.1409、3.2441,P值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疲劳和社交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91、2.6287,P值均<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显著改善PBC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肝脏弹力硬度值,显著改善患者PBC-40皮肤瘙痒和疲劳等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