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胀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消胀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CCl4诱导大鼠成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开始时分别给予秋水仙碱1 mg·kg-1,消胀方200,400,800 mg·kg-1ig 7周。观察大鼠体重和肝脾指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Hyp,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ALT,AST,HA,LN,PCⅢ均明显下降(P0.01,P0.05),Hyp,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肝组织假小叶数目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窦周围胶原沉积明显;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结论:消胀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补肾健脾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和树突状细胞(DC)上PD-L1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T细胞表达PD-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细胞表达PD-1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DC表达PD-L1的MFI水平降低(P0.05),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表达PD-L1的MFI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PD-1的表达水平,降低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A(CCTA)腔内密度校正差(DCCO)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个月内相继行CCTA及ICA检查并既往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CCTA支架近段和远段及对应同层面主动脉CT值,记为C1、C2、A1、A2,定义DCCO=C1/A1-C2/A2。以ICA为金标准,以冠状动脉支架后狭窄程度是否≥50%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评估CCTA、DCCO及二者联合分别诊断ISR的准确性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89例99支血管纳入分析,无冠状动脉ISR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的DCCO分别为0.10±0.06、0.19±0.08,无冠状动脉ISR组和发生冠状动脉ISR组DCCO联合CCTA分别为0.33±0.23、0.72±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O单独诊断及DCCO联合CCTA诊断ISR的效能均高于CCTA,DCCO联合CCTA的AUC为0.86,均分别高于DCCO和CCTA的AUC(0.82和0.72,P均<0.0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对小鼠脾脏细胞表达纤维化蛋白(FBRS)的诱导作用及可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制备小鼠脾脏细胞悬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nA刺激不同时间脾脏细胞后FBRS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ConA刺激不同时间后FBRS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信号通路阻滞剂对FBRS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和ConA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表达的活化作用。结果:ConA能刺激小鼠脾脏细胞FBRS的mRNA和蛋白表达,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可以明显抑制ConA引起的FBRS蛋白表达,且ConA刺激后能够明显活化ERK的表达。结论:ConA可通过活化ERK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脾脏细胞FBRS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是近年来发现的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综述了TFH的发现、分化及相关的功能分子,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1辅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机制,及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衰竭、肝移植等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指出TFH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型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数量、表型及功能特征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且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恩替卡韦联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予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BeAg水平,外周血NKT细胞数量、表型及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eA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组的HBe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BeAg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P0.001),且治疗组的NK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的NKG2A+NKT、PD-1~+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的PD-1~+NK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IFN-γ~+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IFN-γ~+NK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能通过调节CHB患者外周血NKT细胞数量、功能及表型发挥免疫调节及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0例具有失眠症状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活血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HBV D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但两组患者的ALT、TBIL、HBV DNA水平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肝藏魂"理论的疏肝活血方可改善CHB伴失眠患者的失眠状态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慢乙肝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equenom基因分型技术,对234例慢乙肝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OPN基因的9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慢乙肝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OPN基因的8个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OPN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慢乙肝的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石某,女,8岁,2005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于40天前出现躯干及下肢皮肤片状皮下出血或瘀点,经北京某医院检查,诊为过敏性紫癜,给予口服维生素C片、钙片、芦丁片等,治疗效果不佳。刻诊:皮下出血斑点呈红色,压之不褪色.低热.纳差,乏力,舌淡红、苔少,脉细弱。证属风热之邪伤络发为斑疹,日久致气血两虚。治以凉血祛风.健脾益气。药用: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丹皮、茯苓、旱莲草、白术各10g,生地、茜草各12g.炙甘草3g,紫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