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其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分析二者超声图像特征,以及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病灶与正常组织.结果 常规超声确诊35例(72.9%);形态规则者12例,形态不规则者36例;33例内部回声均匀,15例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见分隔;血流AlderⅠ级32例,AlderⅡ级16例;阻力指数(RI)<0.7者43例,RI≥0.7者5例.超声造影确诊46例(95.8%),40例呈稍高、点条状增强,8例为高增强;20例不均匀性增强,28例均匀性增强;48例界清,血管走行规则,造影前后大小无变化.病灶与正常组织间TIC各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能提高乳腺纤维腺瘤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敏感菌杀灭,而耐药菌得以大量繁殖,增加选择性压力。某些抗菌药物或某些情况下对基因突变或转移也起促进作用。故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耐药性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性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检查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最大径≤10 mm的低危甲状腺结节的处理。 方法:对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250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结节最大径分为4组:Ⅰ组<5.0 mm,Ⅱ组5.1~10.0 mm,Ⅲ组10.1~20.0 mm,Ⅳ组>20.0 mm。分析超声描述、US?FNAC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US?FNACⅠ组敏感度 100%、特异度 33.33%、阳性预测值 66.67%、阴性预测值 100%、准确率 71.43%;Ⅱ组敏感度 88.76%、特异度 50.0%、阳性预测值 97.53%、阴性预测值 16.67%、准确率 87.10%;Ⅲ组敏感度 93.13%、特异度 83.33%、阳性预测值 98.80%、阴性预测值 41.67%、准确率 91.58%;Ⅳ组敏感度 97.37%、特异度 88.24%、阳性预测值 94.87%、阴性预测值 93.75%、准确率 94.55%。4组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US?FNAC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S?FNAC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均有较高的价值。对于最大径≤10 mm的低危甲状腺结节考虑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以下简称"滋养层细胞")转运模型,应用该模型考察氟西汀(fluoxetine,FXT)暴露下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功能变化,探讨FXT对胎盘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从足月胎盘中分离、消化、培养得到合胞体滋养层细胞,并从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对细胞...  相似文献   
5.
6.
多普勒超声对于脾脏血流改变的研究较少,且有一定的争议。1998 年 9 月~2001 年 10 月,作者用多普勒超声对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脾脏血管进行测定,探讨以上疾病的脾脏血流动力学的多普勒超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 55 例中,男性 39 例,女性 16 例;年龄 2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软管针(EV针)行肝囊肿穿刺引流及无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疗.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117个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及无水酒精注射硬化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结果 102例患者117个囊肿均进行了完全引流,其中100例115个囊肿成功地在囊腔内注射了无水酒精.随访2年以上,治愈,90例103个囊肿;有效,8例10个囊肿;无效,4例4个囊肿.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均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EV针肝囊肿穿刺引流及酒精注射治疗,是安全且高效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血浆抗凝血酶Ⅲ(AT3)、蛋白C(PC)、蛋白S(PS)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浆AT3、PC、PS水平及遗传性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对照组未出现抗凝蛋白缺乏情况,研究组PS缺乏情况最多(20.00%),除AT3、PS同时缺乏项外,其余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浆AT3、PC、P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血浆AT3、PS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呈负相关(P<0.01),血浆PC变化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无较大影响(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病与血浆AT3、PC、PS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随着血浆AT3、PS下降其发生率会上升,因此临床积极监测血浆水平变化对预防、诊断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