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0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46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443篇
综合类   1126篇
预防医学   509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428篇
  4篇
中国医学   567篇
肿瘤学   1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肾损害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78例SLE患者发生肾损害46例(58.97%),未发生肾损害32例(41.03%);发生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高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林铌  刘鑫磊  孙百阳  俞月  耿兴超  周晓冰  李波 《中国药事》2022,36(12):1414-1423
目的:建立3D肝细胞微球模型并用于评价盐酸胺碘酮及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酮康唑时的重复给药肝毒性。方法:采用诱导分化的HepaRG和HHSteC细胞混合共培养构建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HepaRG诱导分化后形成的胆管结构功能进行验证,活细胞探针标记肝细胞微球中两种细胞并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对肝细胞微球表达的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进行检验,并对试验周期内模型的肝功能指标稳定性进行连续监测。模型验证后,对每40个肝细胞微球进行连续4或5天的盐酸胺碘酮重复染毒,并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胺碘酮进行重复染毒,检测不同给药组的细胞毒性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本研究构建的3D肝细胞模型可以模拟肝脏胆管结构的外排功能,HepaRG和 HHSteC细胞在微球中以24∶1的比例始终保持较均匀的分布,肝脏特异性和功能性蛋白表达丰富,并能在至少5天内维持肝功能指标稳定。在重复给予胺碘酮时,模型从给药第三天起出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且联用利福平(LDH和TBIL升高)或酮康唑(LDH、ALT、ALP和GLU升高)能产生剂量相关的肝毒性协同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更适用于短期重复给药毒性评价的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于体外药物肝毒性筛选和代谢研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进行药物肝毒性标志物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老年局限性肾癌患者肾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125例老年局限性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2例给予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63例给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清除效果,肾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低于观察组(P<0.05),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沉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降低肾脏损伤程度,调节炎性指标水平,肿瘤清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TNBC相关基因靶点,利用TCMID、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香菇多糖相关基因靶点。使用Sangerbox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软件进行转录因子及相关调控基因特异富集。体外培养小鼠TNBC细胞4T1和人TNBC细胞MDA-MB-231,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香菇多糖(31.25、62.5、125、250、500、1 000μg·mL-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健康雌性BABLC小鼠sc接种1×106个4T1-Luc细胞构建TNBC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香菇多糖(100、200 mg·kg-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mRNA表达。结果 数据库及软件分析得到香菇多糖治疗TNBC关键靶点52个,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HIF-1、MAPK信号通路和肿瘤蛋白多糖相关通路,PPI分析得到VEGFA、STAT3、MAPK1、IL2、TNF、RELA、AKT1、MAPK3、BCL2L1HSP90AA1 10个hub基因。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对4T1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且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在给药14、21d后,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小鼠TNBC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21 d抑制率达到(91.9±4.7)%;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给药后能够剂量相关性抑制STAT3和VEGFA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抑制TNBC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肿瘤医院确诊的肺腺癌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各4例,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肺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区域,Bump hunter寻找两组差异区域。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OBAS软件对差异区域对应目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DMR-1、DMR-2、DMR-3、DMR-4、DMR-6(以上位于chr6),DMR-5(位于chr11)和DMR-7(位于chr20)(P<0.05)七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1目的基因为HLA-DPB1、HLA-DPA1,DMR-2的为POU5F1,DMR-3的为RP5-1186N24.3、SCAND3,DMR-4的为ZFP57,DMR-5的为LDHC,DMR-6的为LTA,DMR-7的为OXT。其中HLA-DPB1、HLA-DPA1等为高甲基化,SCANDS3和LTA为低甲基化。2.GO分析表明目的基因主要在干扰素-γ、MHC-Ⅱ类复合物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分析显示目的基因甲基化主要在Ⅰ型糖尿病、NF-κB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结论1.肺腺癌患者DNA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引起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HLA-DP,POU5F1及LDHC的甲基化状态,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阐明了DNA甲基化异常导致疾病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盆底表面肌电的影响,为提高PFD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以2021.1-01至2022-06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PFD并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组,比较治疗后2组的起效时间、临床症状评分、有效率、盆底肌电数值。 结果共1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组73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起效时的治疗频次分别为3次和8次左右,有效率分别为93.15%和65.57%,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以缩短盆底康复治疗的起效时间、明显改善PFD的症状、明显提高盆底肌的肌力和耐力,可做为中重度PFD的首选治疗措施。但由于本研究观察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尚需进行多中心对照实验研究,以确定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从全基因组层面对大麻(Cannabis sativa)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功能分析,为解析大麻TIFY家族基因功能及其对大麻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有大麻基因组数据,通过NCBI,PlantTFDB,MEME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定大麻中的TIFY家族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组织差异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作图。结果:该研究共鉴定到大麻TIFY家族基因成员14个(CsTIFY1~CsTIFY14),分属于TIFY,JAZ,ZML和PPD共4个亚家族,其核酸序列长度为365~1 369 bp,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18~442 aa,等电点为4.64~9.96。14个CsTIFYs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其蛋白均定位细胞核中。CsTIFYs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可参与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组表达热图分析表明,CsTIFYs在不同大麻品种的雌花及同一品种的花、苞片、茎、叶中均存在表达差异。结论: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大麻CsTIFY家族转录因子14个,并对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大麻CsTIFYs可能在大麻的JA信号转导通路、非生物胁迫及大麻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将对大麻中TIFY家族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大麻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