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了解儿童 EBV感染的首发症状及疾病诊断情况 ,并探讨 EBV感染临床多样性的机制。研究中对作者所在医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EBV VCA Ig M阳性的 l90例EBV感染患儿的首发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中以发热多见 (6 6 .8% ) ,其他依次为咳嗽 (14 .2 % )、皮疹 (7.9% )、淋巴结肿大 (5 .3% )、眼睑浮肿 (3.2 % )、咽痛 (1.6 % )、惊厥 (1.6 % )、肉眼血尿 (0 .5 % )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引起疾病多样 ,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4 0 .5 % ) ,其次为传…  相似文献   
2.
胎动是表明胎儿是否存活的良好标志.1945年Raynalde 认为胎动消失说明胎儿死亡.1972年Mathews,1977年 Sadivsky 进一步研究证明:胎动可说明胎儿在子宫内情况.母体自数胎动能了解胎儿生命的征象并可分析胎动状况,以挽救胎儿生命.一、胎动自然规律:于妊娠18~20周,孕妇可感到胎动,起初胎动间断、微弱,不易同肠蠕动区别.随着孕龄的增加胎动逐渐变强且次数增多,很容易和肠蠕动相区别,这种胎动是胎儿存活的标志.胎动次数在妊娠29~38周达高峰,分娩前2周,胎动稍有减少.胎动是一种主观感觉,受孕妇的性格、敏感程度、工作性质、羊水量,腹壁厚度、胎盘位置以及孕妇是否认真对待等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随着胎心监护仪及 B 超诊断的进展,可记录胎动并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滚动(整个胎体运动)、单纯动(驱干和肢体运动)、高频率动(单独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胸壁运动).孕妇能自已感觉的胎动常为滚动.胎动记录方  相似文献   
3.
血液气体分析法测定血液酸硷平衡状态,国内外均已广泛使用。妊娠及分娩期妇女血液的酸硷改变,国外也有较多研究。为了解我国妇女妊娠各期血液酸硷变化规律,协助处理高危妊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妊娠各期的酸硷中毒,本文对354例不同孕期的正常妊娠妇女进行血气分析,并与50例生育年龄的非孕正常妇女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应用超声测量胎头双顶径和对胎儿发育情况、胎盘定位、胎位、多胎、胎儿头颅畸形及软组织畸形等的观察,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诊断死胎的各种方法,如自觉胎动消失;听胎心或采用胎儿心电图;X线摄片;采用多普乐超声或B型超声诊断等方法,均可能发生误诊或存在某些缺点。目前诊断宫内死胎最灵敏与特殊的方法是超声实时成像(real-time ultrasonography),但是不是所有医院都能采用的。因此,很需要一种简单而具有高度判断价值的实验方法来诊断胎儿是否存活。 Kerenyi及Sarkozi(1974)测定羊水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简称CK)决定胎儿是否存活是很有价值的试验,但未被重视。本文目的在于:(1)进一步证实Kerenyi及Sarkozi的发现;(2)分析不同情况的孕妇与胎儿对羊水CK活性的影响;(3)研究血与胎粪污染羊水内CK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和评价依那西普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发布的依那西普为首要怀疑对象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采用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法,以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IC)的95%置信区间下限>0且报告数≥3为条件,挖掘该药品的警戒信号。结果:共计检索依那西普相关不良事件报告25 790份,女性患者(74.62%)多于男性患者(25.38%),年龄主要分布在45~65岁(50.54%),报告主要来源于美国(84.54%)。利用BCPNN法识别得到166个警戒信号,涉及16个系统器官分类。信号强度大且报告频数较多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与说明书收录的一致;另有7个说明书未载明的警戒信号,分别为胎儿畸形、耳漏、呼吸道充血、咳嗽、注射恐惧、睡眠障碍、肾石症。结论:临床在使用依那西普时既要关注说明书已明确的不良反应,也应关注新检测出的7种警戒信号。育龄期、妊娠期以及老年患者应慎用该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多类反应结果的logistic回归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933名产妇产后出血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人工流产史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表明:胎盘因素性产后出血与人工流产史和妊高征有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95%可信区间为1.2~5.3)和4.9(95%可信区间为1.8~3.2);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与妊高征有关,相对危险度为2.6(95%可信区间为1.3~5.2),但未发现与人工流产史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防治产后出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儿科临床中,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和激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致使真菌深部感染率明显增加。本文报道了73例住院病儿咽分泌物、血及尸穿组织的真菌培养结果,表明患有不同疾病、不  相似文献   
9.
如何确知产程开始时间和正确计算产程是处理分娩的关键。本文探讨近产期子宫颈口扩张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孕周、产程和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关系,为正确处理分娩,确保母儿安全提供参考。材料与分析本组对象为近产期分娩未发作的初产妇500例(均为单胎、头位、活胎),由专人负责作肛查,子宫颈管尚存者定为“未消”;子宫颈管全消失但未扩张者定为“展平”;根据扩张程度分为0.5厘米、1厘米、1.5厘米、2厘米、2.5厘米和3厘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来自不同摇床(或批次)的摇瓶数据通常都具有系统误差,以至这些数据处于不可比状态,这对微生物育种工作极为不便。本文提出了把这类数据从不可比状态调整到可比状态的数学方法。 根据正态分布的理论及诱变的数学模型,摇瓶数据的调整应当使用如下一些公式: 其中,X_(ij)为观测值, X_i与S_1分别为第i台摇床观测值的均值与方差(在诱变的情况下,它们分别为第i台摇床对照值的均值与方差),X与S分别为全部观测值的公共均值与公共方差(在诱变的情况下,它们分别为所有对照值的公共均值与公共方差)。Z_(ij)称为对应于X_(ij)的标准值,Y_(ij)称为对应于X_(ij)的调整值。所有的调整值都是可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