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前期发现多肽301LARSLKT307可在动物水平显著抑制胚胎期心脏发育.该研究拟进一步在P19细胞系水平探究301 LARSLKT307抑制心肌分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利用PepDraw Tool、Uniprot和ProtParam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对多肽301 LARSLKT307的结构、保守性和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标记的多肽301 LARSLKT307进入P19细胞的情况.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多肽301 LARSLKT307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多肽对心肌分化标志基因肌钙蛋白cTnT和转录因子GATA4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肽对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Notch1和下游Hey1及Hey2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显示多肽位于其前体蛋白Talin的301~307氨基酸位点,其分子量小、结构稳定、亲脂性高,且前体蛋白保守性高.荧光显微镜下可见FITC标记的多肽301 LARSLKT307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P19细胞内.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细胞部分坏死,生长形态紊乱,细胞厚薄不一.实时定量PCR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的分化相关基因GATA4及cTnT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多肽组Notch1通路的相关基因Notch1、Hey1及Hey2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多肽301LARSLKT307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心肌分化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2.
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是指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手术矫治较困难,目前国际上采用心内隧道将室缺与肺动脉开口连接,然后大动脉做调转术(Switch方法),手术结果较理想.在大动脉调转术(ASO)中,冠状动脉移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是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当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左或右冠窦,尤其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壁内的或仅有单根冠状动脉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1].我院于2010年8月至9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连1续治疗2例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合并单根冠状动脉畸形患儿,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方法 针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荧光探针;通过体外克隆技术获得阳性定量标准品;优化探针、引物浓度、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提高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扩增效率,80 min内可完成扩增检测工作;检测灵敏度为100拷贝/反应,通过外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一条直线上;3个外标准品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0%、2.47%、2.44%;H5亚型禽流感病毒培养液、确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标本为阳性扩增结果,而其它流感病毒临床标本及阴性对照均呈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合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5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5kg以下133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结果 ECC时间13~382(55.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35(34.07)min,术后死亡3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足够的流量灌注,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机体各脏器的保护,是5 kg以下婴幼儿ECC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对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影响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荟萃(Meta)分析,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重庆维普、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RCT研究共5 1 1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IP组的ALT峰值(加权均数差=-1 7 6.3 7;9 5%CI为-3 2 0.6 7~-3 0.0 6;P=0.0 2)及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0.6 4;9 5%CI为0.4 1~0.9 8;P=0.0 4)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肝血流阻断时间、术后AST峰值、术后总胆红素峰值及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可降低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ALT峰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尚缺乏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中的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9例PDA的外科治疗情况,339例经左胸入路结扎导管,其中一个月内早产儿6例.16例在体外循环下(CPB)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CPB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8年,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①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②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应急诊手术.③特殊类型的PDA应在CPB下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报道先心病伴肺高压虱和无肺高压先心病患者手术前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对比观察情况。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先心病肺高压组NO水平明显高于无肺高压和正常组。无肺高压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肺高压先心病患者手术后NO水平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病儿 男,4岁.全身发绀4年余.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率110次/min,血压98/65 mmHg(1 mm Hg=0.133kPa),SpO20.68,双肺未闻及于湿罗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过程中肠黏膜的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的表达变化,并探讨ER应激在肠I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9组:缺血再灌注0、1、3、6、12、24、48、72 h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均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实施再灌注来建立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然后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RP78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细胞凋亡指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于再灌注3 h达峰值(与其他组各组比较均P<0.001);再灌注后,GRP78的表达明显增加,于1 h达第1个小高峰(与0 h组和3 h组比较P<0.05),但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步减少,再灌注12 h后开始回升(与6 h组比较P<0.004),于24 h达峰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P<0.05),72 h降至对照组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P >0.069)。结论:GRP78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其对肠IIRI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