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蛋白尿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肾性蛋白尿分子机制的研究规律,是以人类遗传性肾病中发现的与蛋白尿相关的SD结构分子为开端,在动物模型上进一步寻找新分子,再延伸至获得性肾病中,说明其临床意义,这一思路仍将是今后肾性蛋白尿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苯那普利对2型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N)肾组织内皮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中药复方治疗2型DN机理。方法:建立2型链脲菌素DN模型,以中药复方、苯那普利干预。比较Upro,Glu,HbAlC变化,检测(RT-PCR)肾皮质ET-1,ETA-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肾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对Up-ro,Glu,HbAlC改善作用,中药复方、苯那普利与生理盐水差异有显著性;对Glu,HbAlC改善作用,中药复方与苯那普利差异有显著性;DN模型鼠肾皮质ET-1,ETA-R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经中药复方、苯那普利干预,其表达过高水平下调,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对肾小球系膜、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中药复方优于苯那普利。结论:ET参与DN发病机制;中药复方、苯那普利都能从ET及其受体基因转录水平上影响其表达量;中药复方不仅能减少DN尿白蛋白,而且还能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制蛋白非酶糖化,抑制肾小球系膜、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ASP)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55例按是否服用阿司匹林(ASP)分为DM不服用ASP(DMwithoutASP)组24例和DM服用ASP组(DMwithASP)31例,设对照组3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DM-ASP组较对照组的sCD40L水平升高(2.14±0.74VS1.89±1.07,P〉0.05),DM+ASP组CD40L较DM组下降(1.19±0.76,P〈0.01),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DM患者血清sCD40L升高;服用ASP可降低DM患者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众所周知,随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恶化。因而理论上,随着病程进展,为取得血糖良好控制,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胰岛素治疗。本文旨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瘀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血瘀证组73例.非血瘀证组24例.比较2组血流变、血小板聚集、凝血四项的血浆水平,同时对测定人群血瘀证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血瘀证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血瘀证组PT、APTT、TT平均值高于非血瘀证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血瘀证与血黏度、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同时反映血瘀证与凝血四项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足部震动感觉阈值的状况,探讨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在老年初发糖尿病病人中的筛查意义.[方法]入选新发的2型糖尿病病人84例,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两组.由专人进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病人分别有91.83%与74.29%病人存在足溃疡中度以上风险.两组双下肢4个检查部位的VPT均>15 V.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所测部位中左内踝、右内踝V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溃疡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程1年以内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存在较高的糖尿病足溃疡风险,有必要进行下肢VPT检查和早期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验芬兰、丹麦、泰国3个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在我国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效力。方法对500名体检空腹血糖≥5.60mmol/L者采用3个量表分别对其进行评分,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各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不同量表的效力。结果3个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低于原人群;丹麦量表的筛检效力较理想,泰国量表的预测能力较高,芬兰量表的筛检与预测能力均一般。结论3个国外糖尿病危险评分量表应用于我国体检人群时,其筛查效力低于原人群,主要可能与不同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有关,在推广应用时需对其进行效力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筛查的意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及分泌功能,同时预测其发生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转归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其体质指数,同时行血脂检测,早期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糖耐量减低(IGT)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糖尿病(DM)组(52.0±10.9 vs 65.1±14.3,P < 0.05);与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患者相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IGT组患者及DM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ISI0,120)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明显(NGT vs IFG:92.0±22.3 vs 69.1±22.0;NGT vs IGT:92.0±22.3 vs 64.7±13.1;NGT vs DM 92.0±22.3 vs 28.5±8.2,P < 0.05);IGT组患者较IFG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明显(IFG vs IGT 69.1±22.0 vs 64.7±13.1,P < 0.05);胰岛素生成指数(IGI)IGT组明显高于IFG组(IFG vs IGT:1.69±0.80 vs 1.90±1.20,P < 0.05);与NGT组相比,IFG组及DM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EPIR)明显降低(NGT vs IFG 1stPH:243.9±173.5 vs 124.2±110.2,2ndPH:99.2±33.5 vs 62.6±37.4;NGT vs DM 1stPH:243.9±173.5 vs 136.7±123.2,2ndPH:99.2±33.5 vs 38.8±33.3,P < 0.05);且IGT组高于IFG组(IFG vs IGT 1stPH:124.2±110.2 vs 200.4±186.3,P < 0.05)?结论:IFG患者与IGT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正常葡萄糖耐量(NGT)时已经存在β细胞功能受损,OGTT检查对于揭示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早期筛查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苏省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T2DM患者(男438例,女300例)的GGT、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腰围等。结果①随着GGT四分位数的升高,男、女2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FINS及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升高;②男性组的GGT与腰围、BMI、舒张压(DBP)、TG、总胆固醇(TC)、FINS及MS组分数呈正相关,女性组的GGT与TG呈正相关(P均〈0.01);③男、女性组GGT与HOMA—IR呈正相关(P均〈0.05);④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男性组中GGT水平主要受腰围及TG水平的影响,女性组中GGT水平主要受TG水平的影响。结论T2DM患者血清GGT与胰岛素抵抗及MS组分相关,同时在MS各组分中,GGT与TG水平最具相关性,提示GGT可能与肝脏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血糖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2例无糖尿病(DM)病史的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和127例老年体检人群,分别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并对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血糖水平与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因素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27例体检人群中87例血糖正常,20例糖耐量减低(IGT),20例DM;而112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中有73例糖耐量减低(IGT),11例DM,仅28例血糖正常。冠状动脉支架人群糖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体检人群(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脉支架置入史为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患者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组年龄、腰臀比、FBG、餐后血糖(PBG)、肌酐(Cr)、TG、白细胞等因素与糖代谢正常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显著升高,临床上应重视这部分人群的血糖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