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凝血因子Ⅴ和Ⅷ(FⅤ、FⅧ)联合缺乏症(F5F8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病因在于基因lman1或mcfd2的突变。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名F5F8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lman1、mcfd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查找潜在的致病突变。采集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FⅤ促凝活性(FⅤ∶C)、FⅧ促凝活性(FⅧ∶C),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对先证者lman1基因的13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mcfd2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以检测致病突变。根据先证者突变所在位点,选择性扩增其父、母的相应片段,纯化、测序,以便进行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APTT82.2秒、PT19.6秒、TT18.6秒,Fg2.9 g/l,FⅤ∶C 7.1%,FⅧ∶C 18.7%。先证者及其母亲lman1基因第8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单碱基插入c.912_913insA,导致蛋白序列改变p.Glu305fsX20;先证者及其父亲lman1基因11外显子区出现杂合性无义突变c.1366CT,导致p.Arg456X。结论:先证者lman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912_913insA、c.1366CT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前者继承自其母,后者继承自其父。这种复合杂合突变的组合方式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基化转移酶家族DNMT3B基因启动子C46359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201例ITP患者及136例正常对照DNMT3B基因启动子C46359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ITP患者和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C/C基因型。在正常对照中.T/T纯合型和C/T杂合型及T、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7.8%、2.2%、98.9%和1.1%。ITP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45和0.747)。ITP患者按年龄和病程分组,儿童组和成人组、儿童急性组和慢性组及成人急性组和慢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的DNMT3B基因启动-149位基因型的基因型分布类似;中国北方人群中,DN—MT3B基因启动子-149位基因多态性不能作为ITP易感性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将携带attB和人凝血因子Ⅸ(hFⅨ)的质粒与表达phiC31的质粒共同导入血友病B小鼠肝脏细胞,检测目的 质粒能否整合入小鼠基因组并持续表达.方法 ①构建表达hFⅨ并携带attB核心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attB-hFⅨ-pIRES2-EGFP,并在体外验证该载体能否表达目的 基因.②用高压尾静脉注射法将该载体与表达phiC31的质粒CMV-int共注入血友病B小鼠,attB-hFⅨ-pIRES2-EGFP单独注射为对照.③ELISA的方法检测hFⅨ在其体内的表达;用出血时间评价血友病小鼠出血症状是否改善;用巢式PCR检测attB-hFⅨ-pIRES2-EGFP是否整合到基因组的整合热点mpsL1(mouse pseudo-site from liver 1)位点.结果 经鉴定,attB-hFⅨ-pIRES2-EGFP载体构建成功,并在体外表达hFⅨ.高压尾静脉注入血友病B小鼠24 h后,hFⅨ血清水平达到最高值为(1533±239)ng/ml,此时小鼠的出血症状明显改善.但是不论是否与CMV-int共注射,此后hFⅨ水平迅速下降,在注射后10 d内降到本底水平.巢式PCR的结果证实,attB-hFⅨ-pIRES2-EGFP整合到小鼠肝脏基因组的mpsL1位点.结论 phiC31可以将34 bp的attB最短序列整合到小鼠基因组的整合热点mpsL1;由CMV启动hFⅨ的能够瞬间高表达并有效改善血友病小鼠的出血症状;但是外来DNA进入细胞后,无论是否整合到基因组均被迅速沉默,说明肺脏和肝脏对整合入基因组的CMV启动子表达调控的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对用于基因治疗的裸DNA进行改进使其适合在靶器官表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水平,以明确BLyS是否在ITP患者中存在异常的BLyS表达。方法共有41例ITF-患者进入本研究,正常对照由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组成。血清可溶性BLyS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未接受治疗的ITP患者BLyS水平(中位数1430pg/mL,534--5787pg/mL)高于正常对照(中位数1120pg/mL,640--2376pg/mL,P=0.006)和ITP接受治疗组(中位数662pg/mL,267~1265pg/mL,P=0.000)。而ITP甲治疗组血清BLy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P=0.001)。血小板计数和BLyS水平之间存在弱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一0.242,P=0.064)。但BLyS水平与PAIg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无关。且急慢性ITP患者的BLyS水平之间没有差别(P=0.841)。结论BLyS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的发病过程。但是将血清BLyS水平作为ITP疾病活性标志物尚须谨慎.  相似文献   
5.
6.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以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了对1个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家族成员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及基因分析,采集了该家族3代6人的外周血,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Clauss法),并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抗原。以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先证者及其他家族成员DNA,应用PCR法扩增FGA、FGB及FGG基因编码区、侧翼序列及启动子区。通过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先证者的父母为3代近亲。先证者FGA基因发现为纯合突变C.934_935insA,造成蛋白序列改变P.Ser312fsX42。先证者父母、祖母、外祖母及姑母均为该突变的杂合子携带者。该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结论:FGAC.934_935insA纯合突变是先证者发病的原因,该突变是1个新的FGA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Z形腭咽成形术(Z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4例OSAHS患者,行改良ZPPP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记录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鼾声响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累积百分比(CT90)及ESS评分。按2002年杭州会议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5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69.1%,累积显效率为78.6%,累积有效率为90.5%。术后患者LSaO2、AHI、鼾声响度、CT90及E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ZPPP应用于OSAHS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面神经修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22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采用面神经减压术?吻合术进行修复治疗?对于随访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18例,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22例中有16例是因为开放性乳突手术引起的面神经意外损伤,损伤部位以面神经鼓室段?锥段最多见,颞骨骨折3例,贝尔面瘫3例,病理改变表现为面神经纤维部分或全部断裂及面神经水肿?面神经修复方法,包括面神经减压术?端端吻合?耳大神经移植吻合,随访1年以上1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预后及疗效分析:面神经减压16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Ⅳ级4例,Ⅴ级9例,Ⅵ级3例,术后1年面肌功能恢复至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结论:面神经修复手术可以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患者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PS缺陷症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MDR1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干扰载体,研究其对K562/A02细胞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mdr1—shRNA质粒转入K562/A0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m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mdrl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ccK8测定干扰后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变化,Rhodamine123外排实验检测P—gP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种MDR1-shR—NA载体均能显著下调P—gP的表达,其中508—526靶住点的shRNA作用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得到的MDR1-shRNA载体能够显著下调MDR1的表达,逆转耐药表型,为后续进行的动物实验研究创立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