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痘好发于2—12岁儿童,6个月以下及成人发病较少。但近些年水痘发病有增多趋势,现将我科2007.年7月~2008.年8月诊为水痘的10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因阴茎肿物半年于2003年3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阴茎根部石侧1cm处出现一约蚕豆大红色结节,无疼痛感。2周后,结节局部变白,破溃,有白色黏液渗出,伴有腥臭味,未就诊。1个月后在阴茎根部又出现黄豆大的红色结节,仍无疼痛感,约1个月后结节破溃,两处皮损均呈菜花样增生,局部苍白,发展较快,发病后6个月内患者未到医院就诊过。  相似文献   
3.
紫癜是指血液渗出血管外在皮下黏膜出血的总称,一般可归纳为血管系统病变和凝血机制障碍两大类,前者以皮肤科多见,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则为机械性紫癜,多发生在儿童和妇女,我科在2000~2003年共诊治30例患者,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因口服头孢氨苄片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29岁。因患“眩晕症”自服头孢氨苄片(产地不详)2次共4片,次日胸前部出现红斑伴瘙痒,即在当地医院诊治,给予“白霉素”针剂、“地塞米松”针静脉点滴(剂量不详),皮疹不消...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当今人类的健康正饱受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煎熬[1]。恶性肿瘤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当两者并存时可互相作用而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本文就两者的相关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研究中药蟾毒灵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PubChem 获取 蟾毒灵(Bufalin)的3D 化学结构,联合PharmMapper 数据库获得蟾毒灵的药物靶点,同时使用CTD 及STITCH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补充;从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卵巢癌靶基因,最后获得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利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借助Cytoscape 将其可视化得到蟾毒灵-卵巢癌-靶点蛋白调控网络,计算节点度 值,筛选关键基因;借助R 软件及相关软件包进行靶基因GO 功能注释及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绘制靶 点-通路图,并利用体外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蟾毒灵对应靶点352 个,卵巢癌疾病靶点7 946 个,交集靶 点107 个;GO 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蟾毒灵可能与51 种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 富集得到细胞凋亡、MAPK 信号 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等141 条通路。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蟾毒灵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 抑制MAPK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结论蟾毒灵对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多靶点、多过程;体外实 验证明蟾毒灵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且对MAPK 信号通路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国内资料统计显示,本病目前在各种性传播疾病(STD)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本文结合该病的特点,对7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荨麻疹是一种伴有瘙痒的皮肤一过性水肿,是真皮肥大细胞释放出的以组胺为主的各种化学递质作用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其病因复杂,迁延难愈,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环境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本地区300例荨麻疹患者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进行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并对240例阳性者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痹证常常反复发作,在辨证治疗上存在着不少的困难,现将我们1978~1985年收治的49例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因为有的病例病程较长,入院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入院后不能骤停以及经治医生用药习惯的不同,还有医务人员或其亲友住院后恳求并用西药等原因,所以很自然就把这部分病例作为中西药并用组,余者为单用中药组。单用中药组:18~50岁18例,51~73岁5例,共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平均住院40.3天,服药34.3剂。中西药并用组:16~50岁23例,51~60岁3例,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住院79天,服药52.8剂。 49例入院前,除一例病程仅4天首诊即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疼痛例1:姚××,男,52岁,住院号1962。因胆石症、胆囊炎入院。每当出现剧烈上腹疼痛时,用解痉止痛剂(如度冷丁、阿托品)等药止疼不充分,而用清热行气止痛剂也乏效。后根据其痛愈剧而脉愈迟(50~64次/分),面色黧黑,手足发凉,夏季还穿毛衣、棉背心等特点,用温中行气、散寒定痛剂:制附子10克、干姜10克、川楝子10克、吴萸9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白芍30克、厚朴10克、沉香10克、川椒10克、元胡6克水煎服。收到迅速满意的止痛效果,病人常常日服二剂(四煎)。因三次胆囊造影均不显影,经与外科、放射科会诊后做择期手术。例2: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