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人物简介:胡豫,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务特殊津贴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及新突发疫情等战略需求,中国工程院立项资助“中医治未病与建立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由王琦院士牵头负责。在张伯礼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天津中医药大学承担了子课题四“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子课题四基于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形式,综合研判未来路向,借鉴古人对瘟疫的防治经验,总结近年来中医治未病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尤其是中医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新技术,提出构建中医治未病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战略建议,以应对重大传染病、慢病、老龄化等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钱义明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未病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经验,本课题组特对钱义明教授进行专访,试图挖掘出掣肘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同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归纳总结政策层面需要得到的支持,从而推动中西医结合疾病防控人才学科体系的建设。访谈中,钱义明教授从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建设上海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疫病防治基地的切身体会,钱教授为我们传经送宝,详细介绍了基地的规划格局和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工作方针。王琦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其本质是和而不同,在结合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深入疾病内部寻找可以结合的关键因素,同时要建立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标准,形成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通过优势互补,形成中国独有的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分娩后4周内发生的抑郁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智力、情绪、思维等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对产后抑郁的重视度不高以及缺乏有效药物,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主要与神经递质失调、神经内分泌紊乱以及炎症介质过度释放等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产后抑郁疗效确切,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笔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医药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脉胶囊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小鼠结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脉组。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均采用腹腔注射5-FU(25 mg/kg)诱导建立结肠黏膜损伤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量蒸馏水,生脉组每日灌胃等量生脉胶囊悬液(350 mg/kg)。每日监测小鼠体质量和腹泻情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检测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结肠的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中ki67表达水平;过典酸雪夫氏染色法(PAS)检测小鼠结肠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脉组腹泻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DAO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肠黏膜结构明显改善;结肠黏膜中ki67表达显著增加(P<0.000 1);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生脉胶囊对5-FU诱导的结肠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决定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辨证论治”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详细剖析了中医“辨证”和“论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为更好实现“辨证论治”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呼吁中医人砥砺奋发,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