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乳腺+腋窝双切口入路,观察组47例给予环乳晕单切口入路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47)低于对照组1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乳对称性评分及综合美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单切口入路的手术方案能够提高术后患者乳房美观性,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勿动蛋白(Nogo)/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7周龄SPF级同源同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ogo受体拮抗剂(NEP1-40)组、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组和NET抑制剂(氟西汀)组,每组5只,饲养7周。分离称量左心室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肥厚标志物心钠肽、脑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表达,以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心肌胶原组织Ⅰ型(CollagenⅠ)、心肌胶原组织Ⅲ型(CollagenⅢ)和NE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EP1-40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钠肽、脑钠肽、β-MHC表达明显增高,法舒地尔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钠肽、脑钠肽、β-MHC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EP1-40组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明显增高,法舒地尔组NET表达明显升高,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NET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西汀组心钠肽、脑钠肽、β-MHC、CTGF和CollagenⅠ表达明显增高[(1.37±0.05)%vs (1.26±0.03)%,(1.27±0.04)%vs (1.18±0.07)%,(1.26±0.04)%vs (1.22±0.03)%,2.05±0.01 vs 1.44±0.11,1.86±0.06 vs 1.29±0.05,P0.05]。结论Nogo/ROCK-NET信号通路参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临床研究是证据的最重要来源。国际上证据分级体系不断发展并完善,其中认可度较高的是GRADE体系,但其在应用于中医学领域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在2007年的"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证据分级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对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思路和构想,并借鉴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综合考虑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点,详细描述了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并按照不同的研究设计类型,分别提出了升降级的参考标准,以帮助研究者科学合理地整合评价中医临床证据,从而使指南更科学合理地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增加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指南的制定不仅要满足严谨的方法学要求,还要确保指南推荐意见应用于临床时的可信性或可实施性。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指南评价体系的构想,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中医药领域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分为质量评价、适用性评价及临床应用性调查3部分。其中,适用性评价指的是评价指南与临床的贴合程度,即指南是否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临床适用性,以促进临床的应用。评价人员是中医药相关专业领域的临床专家。一个逻辑清晰、详细全面的指南适用性评价清单将为中医药指南制订小组人员提供好的评价工具,对于指南的质量以及推广应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主要参考国际上适用性评价工具的制订流程及方法,以及通过权威的中医药临床专家及方法学家的论证,制订出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适用性评价建议清单。该文介绍了整个适用性评价建议清单的条目,并对每个条目给予详细解读,希望为将来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队列研究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中仅次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证据,本质上属于观察性研究,也是常用的比较效果研究的研究类型。队列研究既容易满足伦理的要求,也有着较强的外部真实性,同时还能验证因果关系,比干预性研究的典型代表随机对照试验更贴近于临床实际。从比较效果研究角度介绍队列研究用于疗效评价时暴露的定义、对照的选择、结局指标的选取、样本含量计算等设计要点及其优缺点,同时讨论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倚及控制方法,并提供了队列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或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T790M突变的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奥西替尼治疗后的耐药进展模式以及挽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4月(奥西替尼在中国获批时)至2019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采用奥西替尼治疗的145例晚期肺癌患者资料。截至2019年12月最后一次随访,共87例(60.0%)患者发生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其中61例(70.1%)接受挽救治疗,对于耐药后爆发性进展者挽救治疗以化疗为主,对于耐药后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者,继续靶向药物治疗,并予局部治疗。采用影像学评价及Kaplan-Meier法分析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进展模式及生存情况,比较不同挽救治疗的效果。结果61例挽救性治疗患者中位随访11个月(4~32个月),其中58例(95.1%)出现了奥西替尼再次耐药,24例(39.3%)死于肺癌进展。61例挽救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2.5个月(95%CI 2.1~3.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9.0个月(95%CI 13.7~26.3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72.1%和41.7%。61例挽救治疗患者中,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分别为8例(13.1%)、30例(49.2%)及23例(37.7%)。在接受适当的挽救治疗后,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展后接受局部治疗(24例)与未接受局部治疗(37例)患者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挽救治疗后再次耐药患者中仅6例(10.3%)在挽救治疗后获得超过6个月的PFS,均为缓慢进展或局部进展患者。结论奥西替尼获得性耐药在临床类型上可以表现为爆发性进展、缓慢进展及局部进展,挽救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8.
陈薇  秦璇  田二云 《武警医学》2022,33(6):510-511
 目的 探讨夫西地酸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择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诊治的寻常痤疮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夫西地酸乳膏与阿达帕林凝胶,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皮损数量、不良反应、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个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3.64%(2/55)低于对照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可明显改善皮损情况,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