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尽管传统癌症化疗方法已取得明显的进展,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及毒副作用限制其应用。为了克服多药耐药性,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及用药次数,反而导致更强的毒副作用,最终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新型基因与药物传递系统,近年来备受众多研究学者的青睐。最重要的是阳离子脂质体共载基因与化疗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主要是外源基因可以沉默相关基因的表达,且提高胞内化疗药物浓度。该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相同治疗效果。从某种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化疗的主要限制。因此在未来癌症治疗中,共载基因与药物联合治疗递送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有望用于多药耐药肿瘤中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进行了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的试验研究 ,从而为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聚精氨酸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基础制备参数。将海藻酸钠溶液经试验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成海藻酸钙凝胶珠 ,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对制得的胶珠性能的影响及推进速度、针头内径、电压等对制得的胶珠直径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海藻酸钠浓度为1.8% (W /V) ,发现推进速度提高 ,胶珠直径增大 :针头内径越大 ,胶珠直径越大 ;电压增大 ,胶珠的直径先减少后增大 ;不同针头内径制备出胶珠的平均直径最小时所对应的电压也随针头内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的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盐溶液为交联剂,制备海藻酸盐微囊并考察其性能。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胶珠,以几丁聚糖为膜材制备微胶囊,考察了海藻酸盐胶珠和微囊的形态、粒径分布、膨胀率、振荡破损率及膜蛋白渗透性。结果以[Ba2+]∶[Ca2+]为7∶3作为混合交联剂制备的微囊粒径最小为309μm,膨胀率最小为147%,振荡破损率为26%。各组微囊膜厚度均小于20μm。两种蛋白渗透曲线表明,胰蛋白酶能渗透进入各组微囊膜,而牛血清清蛋白则不能进入微囊。结论混合交联剂制备的微囊粒径分布较均一,膜强度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细胞等的包埋。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在药物微粒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assisted atomization , SA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固体微粒制备工艺.既可对脂溶性药物进行微粒化,又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着重介绍了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微粒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过程参数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并总结了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在药物微粒化和缓释微粒的制备方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的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进行了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的试验研究,从而为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聚精氨酸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基础制备参数。将海藻酸钠溶液经试验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成海藻酸钙凝胶珠,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对制得的胶珠性能的影响及推进速度、针头内径、电压等对制得的胶珠直径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海藻酸钠浓度为1.8%(W/V),发现推进速度提高,胶珠直径增大:针头内径越大,胶珠直径越大;电压增大,胶珠的直径先减少后增大;不同针头内径制备出胶珠的平均直径最小时所对应的电压也随针头内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支架作为细胞生长的载体,在组织工程再生组织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方法在三维支架的理论研究与制备技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但制备过程仍存在工艺复杂,有机溶剂难以去除,制备条件不利于保持生物分子活性等问题。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利用优越的传质性与环境友好性,已广泛用于制备各种三维结构的组织工程支架,其中以超临界发泡技术最为经典。三维多孔支架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过程中,泡孔形貌受材料性质、致孔剂种类及工艺参数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就采用该技术制备的多孔支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对该技术控制泡孔形貌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将5-Fu微粒化,并制备5-Fu聚乳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释放度。结果25℃时,微粒化后5-Fu的乙醇饱和溶液浓度为6.43 mg.m l-1,较原料药的2.32 mg.m l-1有显著提高;所制备载药微球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粒径范围0.615~1.990μm,平均粒径为0.980μm;二氯甲烷残留量为0.0046%;微球载药量为2.6%,包封率为17.8%,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无突释效应。结论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技术是制备5-Fu聚乳酸微球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