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包皮内板卷管尿道成形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58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年龄8个月~6岁2月,中位年龄1岁3个月。均为初次手术,包括会阴型15例、阴囊型25例、阴茎阴囊型18例。合并其他畸形包括,隐睾8例10侧,腹股沟斜疝5例,阴茎阴囊转位35例。手术采用游离包皮内板卷管重建尿道。观察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尿流率和HOSE评分。结果:58例手术均一期完成,重建尿道2.8~7.3 cm,平均3.9 cm;同时完全矫正阴茎阴囊转位、阴茎显露不良、隐睾和斜疝;患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阴茎伸直满意,外观满意。31例完成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4.6~12.9 mL/s,平均8.4 mL/s。HOSE评分为13~16分,平均15.2分。并发症方面,术后发生尿瘘5例;阴囊感染1例,尿道狭窄4例。阴茎显露不良4例。一次手术成功率84.5%(49/58)。2例尿瘘患儿术后半年以上行尿瘘修补术获得成功,4例尿道狭窄早期行尿道扩张或留置尿管后未再狭窄。结论:游离包皮内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8年3—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级全日制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采用抓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2个班、n=64)、对照组(2个班、n=62)。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讲授法教学,观察组学生采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认可度、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急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急救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早期的体重增长速率对矫正12月龄时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出院,且在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的早产儿的相关资料,根据其出生至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增长速率分为低速率组[< 10 g/(kg·d);21例]和高速率组[≥10 g/(kg·d);87例],在矫正3月、6月、12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矫正12月龄时,低速率组的精细运动能评分明显低于高速率组(P < 0.05),语言能评分异常率明显高于高速率组(P < 0.05)。其中在出生体重 < 1 500 g与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中,低速率组精细运动能评分均较高速率组评分低(P < 0.05);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中,低速率组语言能评分异常率较高速率组高(P < 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至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增长速率可能影响其12月龄时的精细运动及语言发育,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综述护生接受痴呆教育干预的措施,为国内开展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护生接受痴呆教育干预的文献,从教育项目的内容、方式和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痴呆教育的内容为增加护生的痴呆知识、改善护生对痴呆患者的态度,提高照护痴呆患者的自信心;痴呆教育的方式有实践体验、模拟体验、跨专业教育及在线教育;痴呆教育的效果中,不同类型的干预措施对护生的痴呆照护知识、态度或自信心会产生影响。结论 护生的痴呆教育干预集中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发展尚不充分,老年护理研究者应借鉴国外痴呆教育成果,根据具体国情,开展适合我国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41例,对照组完成45例.对照组予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入组即刻行膀胱经刮痧1次.比较2组患儿干预2?h后的即时退热疗效;将干预期间2组患儿腋下体温变化曲线采用MedCalc软件计算体温曲线下面积,记录2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统计完全退热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炎性指标[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即时退热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1).治疗组体温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完全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的完全退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d后2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膀胱经刮痧治疗儿童肺炎有显著的即时和持续的退热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膝骨关节炎(KOA)主因关节滑膜、软骨、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发生损害及病变,导致膝关节活动障碍,甚至畸形。中医认为,KOA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亏虚为本,血瘀筋伤为标。现代研究也表明肝肾功能与KOA有密切关系。本文基于中医肝肾二脏辨治KOA现状进行述评,为中医相关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夜间睡眠的结构特点。 方法 收集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11例和有日间嗜睡但排除相关睡眠疾病的儿童20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7 h)连续包括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并于次日进行5次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型发作性睡病组在入睡后觉醒时间占总卧床时间的百分比(WASO%)、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1期睡眠期比例(N1%)增加[17.60(13.10)vs 5.00(12.80),P<0.05;(19.93±12.00)vs(10.12±5.63),P<0.05],入睡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5.50 min(11.50 min)vs 13.50 min(22.87 min),P<0.05;(93.50±106.61)min vs(157.47±65.74)min,P<0.05],NREM 3期睡眠期比例(N3%)减少[(17.50±5.60)vs(24.48±7.60),P<0.05]; 但睡眠效率、NREM 2期睡眠期比例(N2%)、REM睡眠期比例(R%)、醒觉指数、睡眠期周期性腿动指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夜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片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