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CTS、NMS、CPS、ANS、SCS)响应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4个产地枸杞子的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建立起能够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工感官评价的酸、咸、鲜、甜、苦与5根传感器AHS、CTS、NMS、ANS、SCS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6,P<0.01),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进行滋味评价;通过PCA可以区分甘肃及内蒙古产枸杞子,但对青海及宁夏产枸杞子不能进行有效区分;通过PLS-DA分析及对青海和宁夏产枸杞子进行OPLS-DA分析则可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可以建立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正确率达到100%。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的酸、苦、咸、甜、鲜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区分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模型研究灵芝组分(Ganoderma components,G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UPLC-Q-TOF-MS鉴定3种Gc的化学组成;以Matrigel基质胶为基质材料建立体外HCT116细胞3D培养模型,评价Gc1、Gc2、Gc3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2D和3D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HCT116细胞3D培养模型中分析Gc3对周期、凋亡、耐药、脂代谢及5-FU抗肿瘤活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eal-time PCR检测细胞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PLC检测细胞内5-FU含量。结果 从Gc1、Gc2和Gc3中分别鉴定出76,69和17个化合物;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的HCT116细胞增殖率更低,周期促进蛋白CDK2、CDK4、CDK6及脂肪酸合成蛋白FASN、SREBP1的表达显著下调,周期抑制蛋白p21和p27、脂滴分解蛋白ATGL及药物抵抗基因ITGB1、CDH1、ABCB1、ABCC1 m...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不同产地白术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白术的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安徽、河北、浙江的25批白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用VIP值、t检验筛选出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性成分。结果 不同产地的白术化学差异较为明显,共鉴定出10个差异化合物,其中浙江白术的姜黄烯、AtractylmacrolD、白术内酯Ⅲ、3β-羟基苍术酮、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β-Vatirenene和苍术酮等成分显著高于安徽或河北样品,可作为潜在的道地性标志物。结论 本研究为全面评价白术药材的质量和道地性提供了依据,并发现不同产地白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可能与环境、品种和种植方式等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菊花作为药食两用特色资源植物应用历史悠久,在药品、食品、茶饮、观赏花卉、香材等方面被广泛使用。本文从我国药用与茶用菊花的品种演变、产地变迁、加工方法、多元利用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以期为我国菊花的栽培种植、采收加工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借鉴,为我国菊花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手术中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6年1-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 化吸除联合IOL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1.0 D)患者56例(65眼),根据患者 意向分为2组:散光组(Toric组,n=33眼)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2 & SN6AT3);对照组(IQ组,n=32眼)植入非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SN60WF)。观察2组 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 术后等效球镜度和IOL轴位等,并对术后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随访3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Toric组最佳矫正远视力中位数为0.39,IQ组为0.30。 术后3个月Toric组裸眼远视力中位数为0.09,优于IQ组的0.1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 P=0.005)。术后3个月Toric组残留散光值中位数为0.50 D,小于IQ组的1.00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Z=-3.636,P<0.001)。矢量分析显示,Toric组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的矢量J0比IQ组的减小0.11 D (t=1.456,P=0.151),J45减小0.11 D(t=1.998,P=0.050)。结论:与普通非球面IOL相比,散光型Toric IOL(SN6AT2 & SN6AT3)植入能够更加有效地矫正低度角膜散光(≤1.0 D),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6.
陈栋杰  郭盛  伊艳玲  张芳  段然  徐盼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1):317-333
茄科枸杞属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资源植物类群。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多糖类、类胡萝卜素类、酰胺类和有机酸类等。随着近几年对其小分子物质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酰胺类成分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丰富,是一类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资源性化学物质。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属植物中酰胺类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对已有报道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L. chinense、云南枸杞L. yunnanense及黑果枸杞L. ruthenicum等枸杞属植物中的135个酰胺类成分的类型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枸杞属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