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配合药物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科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选出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入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饮食、规律服药、适当锻炼、作息规律概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基于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生活干预、穴位贴敷和药物治疗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食管下端组织的ICC内质网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疗法的效应机制。方法将7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指针组、模型组、指针组。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制作GERD动物模型,指针组予背俞指针疗法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结束后,切取大鼠食道下段组织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中的AMPK和mTO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下端组织ICC内质网的AMPK mRNA、mTOR mRNA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AMPK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指针组AMPK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mTOR mRNA及AMPK mRNA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ER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管下段组织ICC AMPK蛋白水平下调有关,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可能不相关。背俞指针疗法治疗GERD的起效机制可能通过提高ICC细胞AMPK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参苓白术散起源宋代,是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名方,其配伍精良、疗效确切深受历代及当代医家重视,于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方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更显卓著疗效,故该文对近5年文献关于参苓白术散在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坤土建中组、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组和中药内服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VAS评分,并且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AMP、5-HT的水平。结果:坤土建中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各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坤土建中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中cAMP表达均升高,5-HT表达均降低(P0.05);坤土建中组变化幅度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坤土建中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较好,可能通过提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cAMP的含量来改变机体的虚寒状态,并且通过降低患者5-HT的水平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其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与肺、肾、心三脏失调相关。六经辨证包含脏腑、经络、时空等概念,以六经辨病乃执万病之牛耳。六经病辨证关键,在于辨别六经"开阖枢",重视脾主四维枢机、少阳阳枢、少阴阴枢对六经"开阖枢"影响。临证当以六经"开阖枢"枢机,和脾胃枢机、肝肺枢机、肺肾枢机、心肾枢机,即以枢调枢,天地和而泰,则胃食管反流病自愈。本文从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以枢调枢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及针药联合与单纯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所有有关针刺及针药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由两名评价者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提取,然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1135例GER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组及针药联合组治疗GERD在有效率、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均明显的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及针药结合治疗GERD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然而,因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且数量较少,此结论仍需更多以及更高质量的RCT进一步的验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2月,收集指针疗法(或联合内服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 3. 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11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指针疗法组(或联合内服药物)与对照组(内服药物)相比,在8项研究中的总有效率(RR=1. 17,95%CI 1. 11~1. 24,P 0. 00001)及在4项研究中的不良反应(RR=0. 16,95%CI 0. 04~0. 60,P=0. 007)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内服药物),且显著减少食管酸反流。但在提高食管括约肌压力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指针疗法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且安全手段,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该结论仍需更严谨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当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意见,这使得临床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不同指南对于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尚有待明确。目的 系统评价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官网,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医脉通,检索时限均为2004年1月—2018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GREE Ⅱ系统评价纳入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AGREE Ⅱ评估系统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研究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 最终纳入5篇指南,发表时间跨度为2009—2016年。其中美国2篇,日本、中国和亚太地区各1篇。5篇指南AGREE Ⅱ评价平均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88.33%、“清晰性”86.66%、“严谨性”72.08%、“参与人员”69.99%、“应用性”68.33%和“编辑独立性”20.00%,指南总体推荐级别均为B级。各指南推荐意见较为一致。结论 目前世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质量一般,尤其在“编辑独立性”领域还需特别加强。我国尚未见独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仅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且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循证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谢胜教授投身中医事业30余载,精于临床,治学严谨,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并拥有独到建树。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渐升高,并有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临床上面临着治疗困境。藉此,吾师谢胜教授深掘《内经》理论,从生理特性、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综合阐述,提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肺肾亏虚,并认为当从肺肾论治,降纳肺肾之气,安和胃腑,以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