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后,尼美舒利(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PPARγ途径在N抗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设立不加药对照组、单用PPARγ抑制剂GW9662组(GW9662组,药物浓度0.1、0.5、1.0、5.0μmol/L)、单用N组、GW9662+N组共4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中PPARγ、p21Waf1、p27Kip1、Bcl‐2、Bax、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GW9662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1);在GW9662+N组中GW9662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减弱N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FCM检测结果:细胞凋亡率在GW966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GW9662+N组细胞凋亡率较N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升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Bcl‐2、VEGF的表达率则明显下调(P<0.01);GW9662+N组与N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显著表达下调(P<0.05或P<0.01),而Bcl‐2、VEGF的表达则上调(P<0.05)。结论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促进其凋亡。PPARγ通路在N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源p53基因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及奥沙利铂(OX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株HGC-27不同时间后,MTF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rAd-p53及OXA单独作用时,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两者联合作用48小时,其在较低浓度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即明显增高(P值均〈0.05),且明显高于单药作用;OXA(3.2μg/m1)与rAd.p63(5×10。、5×107、5×108、5×109vp/m1)联合作用48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细胞caspase-3蛋白的含量升高(P值均〈0.05),但p53蛋白无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OXA和rAd—p53单药可抑制胃癌细胞HGC-27的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rAd—p53有增强OXA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与通过线粒体途径激活下游的caspase一3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及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浓度尼美舒利作用后细胞COX-2、PGE2、VEGF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尼美舒利100、200μmol/L作用48h后SGC-7901细胞的COX-2、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0,P〈0.05);随着尼美舒利浓度的升高,PGE2分泌逐渐降低。结论抑制COX-2的活性与表达、减少PGE。的合成及由此引起的VEGF表达降低,在抑制胃癌血管生长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尼美舒利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及转移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长的影响以及其参与抑制肿瘤血管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尼美舒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电镜下观察尼美舒利作用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尼美舒利对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尼美舒利能抑制LOVO的增殖,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0.2 mmol/L尼美舒利作用72 h后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尼美舒利作用后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调.结论 尼美舒利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生长,促进其凋亡,还可下调细胞上清中的VEGF含量,推测其通过抑制VEGF释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外源p53基因在胃癌细胞SGC-7901内的表达及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对胃癌细胞化疗敏感度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及奥沙利铂(OX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株SGC-7901不同时间后,CCT-8法检测其对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rAd-p53及OXA单独作用SGC-7901细胞时,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两者联合作用48h,其在较低浓度时即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P<005);OXA(6.25 μg/ml)与rAd-p53(5×107、5×108、5×109vp/ml)联合作用48h后,胃癌细胞caspase-3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p53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OXA和 rAd-p53单药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两者联合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rAd-p53有增强OXA化疗敏感度的作用,其机制与通过线粒体途径激活下游的 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二甲双胍是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抗肿瘤机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激活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途径、降低循环中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联合相关药物增强对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等,以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病风险。目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关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涉及442 254例2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组胃癌发生率低于非二甲双胍治疗组:OR=0.512,95%CI(0.438,0.599),P<0.001;与胰岛素降糖治疗组比较:OR=0.447,95%CI(0.311,0.644),P<0.001;与磺脲类降糖治疗组比较:OR=0.449,95%CI(0.347,0.580),P<0.001;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OR=0.300,95%CI(0.166,0.541),P<0.001。结论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胃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光侠  费素娟 《临床荟萃》2005,20(24):1419-1421
一直以来,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同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减少肿瘤的发生[1,2].其中包括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皮肤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尤其是它对消化道肿瘤的防治作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现将非甾体抗炎药防治消化道肿瘤的机制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内镜中心EUS初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并同时获取病理结果的患者117例,通过EUS与病理结果比对,探讨EUS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入组研究患者117例,EUS初诊平滑肌瘤37例、间质瘤3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7例、脂肪瘤9例、异位胰腺10例、十二指肠布氏腺(Brunner)腺瘤3例、胃体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血管瘤1例,胃壁外病变外压7例。EUS检查结果显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及间质瘤居多,表现为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所有病变均通过活检、内镜微创手术或外科手术获取病理标本。最终EUS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7/117(91.5%),其中10例病例误诊。结论EUS虽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存在一定的误诊,但结合病变声像学特点(回声、起源、大小及有无邻近组织浸润等),仍能很好地评判隆起灶病变性质,规范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