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6岁,因"下腹隐痛2 d,突发加重伴头晕、四肢湿冷4 h"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 d出现下腹部隐痛,以胀痛为主,4 h前排便时感腹痛突然加重,渐弥漫至全腹,伴恶心呕吐,渐出现全身大汗、四肢湿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正规服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移植后肝癌的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方法:42例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按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时间分为早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18例)和中晚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2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时切除的肝癌组织中的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结果:PCNA在所有的肝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早期复发与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复发与转移组(P<0.05).结论:PcNA表达水平较高的肝癌易于发生移植后早期复发与转移,对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分析可能有助于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8例(治疗组)采用PTX进行治疗,另取8例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30、90 d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D11b、ICAM-1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外周血CD11b、ICAM-1及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PTX治疗30 d后,CD11b、ICAM-1、TNF-α表达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90 d后CD11b、ICAM-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X可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减少局部组织的炎症损伤,但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短期(≤6个月)内复发与肝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治切除小肝癌38例病理标本中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秩和检验(a=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z=-1.519,P>0.05);而PCNA的表达差异显著(z=3.783,P<0.05).结论 P53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无关,而PCNA的表达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存在相关性,此研究判断小肝癌预后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附4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能否满足胃癌手术切缘及D2淋巴结清扫的根治要求.方法 对47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5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根治术10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20±55)min,术中出血(150±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0.5)d、(3.2±0.8)d、(9.0±1.5)d;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手术时间(284±37)min,术中出血(120±7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0.8)d、(3.2±1.5)d、(9.0±2.0)d.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330±50)min,术中出血(240±6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0.8)d、(3.2±0.8)d、(9.5±2.0)d.淋巴结清扫平均数(21.95±9.88)个,近端切缘与肿瘤距平均距离(6.41±2.13)cm;远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6.22±1.98)cm.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良好.结论 腹腔镜在进展期胃癌中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胃癌标准根治术(D2)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切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阑尾炎是常见病,阑尾炎切除术是一个常见而普通的小手术,在普通外科手术工作中时常发现有回盲部肿瘤病人被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现将2003年10月~2007年4月我们在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工作和会诊手术中总结的10例病人作一背景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临床上的少见病,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3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病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效果.3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行血管腔内裸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例患者支架腔内重建术均获成功,共植入7个裸支架;植入支架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3d后腹痛均消失.复查CT血管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内支架位置良好,支架腔内血流通畅,夹层及假腔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重建图像和2D透视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标记肾动脉及其他重要血管分支。并对不同阶段不同体位的术中三维导航融合图像进行自动修正配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融合图像的血管、骨骼背景密度,提高叠加图像上血管可视化程度,精确指导支架释放,实现血管内治疗的准确导航。 结果:7例患者在3D图像导航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导丝导管均成功导入靶血管内,单根靶血管导入时间3~22 min,造影剂用量150~180 ml。7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均手术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分支血管显影通畅,无内漏。 结论:复合手术室三维导航技术可精准标记肾动脉及其他分支血管开口,方便术中靶血管定位超选,对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7、P53及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标本中P27、P53与FAK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 P27与P53的表达同中晚期肿瘤复发与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趋性χ2检验,P<0.05);而FAK的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P27低表达的HCC行肝移植后肿瘤更易于复发与转移,P27可能是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P27与P53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预测移植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