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L-1β、SCF、G-CSF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Q-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AA和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PO的表达。结果表明,AA组SC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PO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DS组SC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p〈0.05),而IL-1β、T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AA和MDS两组之间IL-1β、SCF、TPO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均未见G-CSF的表达。结论: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和TPO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的表达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对单抗在恶性血液病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分化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正常人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形态和生长特征的差异?方法:从AA患者?MDS患者及正常人骨髓中分离MSCs,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描述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研究发现AA患者的骨髓MSCs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异,均为梭形成纤维细胞样,但AA患者的骨髓MSCs生长缓慢,集落形成时间及细胞融合达90%所需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组,P3代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MDS患者的骨髓MSCs的形态?集落形成时间及细胞融合达90%所需的时间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3代细胞增殖能力与正常正常对照组无异?结论:AA和MDS患者的骨髓MSCs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无异,但AA患者骨髓MSCs的生长速度和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S患者骨髓MSCs的细胞形态?生长速度和细胞增殖能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患儿发生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DS患儿合并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DS合并恶性血液病患儿资料并复习文献,了解DS患儿合并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结果:4例合并血液病的DS患儿中,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2例为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表现出了对甲氨蝶呤的明显毒性,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显示了对化疗的良好反应。结论:DS患儿特殊基因背景决定了其生后特征性血液病表现及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初诊ALL患儿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CD105、VEGF及其受体Flt-1水平。结果:初诊ALL患儿血清VEGF及Flt-1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CD1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组ALL患儿CD105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CD105水平与患儿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及免疫分型有无髓系抗原表达等因素无关,染色体核型正常与异常组间也无显著差异,但在有不同的肝脾淋巴结等髓外浸润表现及不同的早期治疗反应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ALL患儿VEGF及Fl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浆CD105水平有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比较K562细胞与相同数量以及不同数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培养前后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探讨MSC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建立正常人骨髓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及其与K562细胞共培养的体系测定K562细胞的生长曲线;将不同数量的MSC与K562细胞共培养测定K562细胞的增殖率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独K562细胞培养相比,K562细胞与相同数量MSC共培养后,生长受抑;K562细胞与不同数量MSC共培养后,MSC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析发现,K562细胞与MSC共培养后,G0/G1期以及G2/M期的细胞增加,S期的细胞减少。共培养24、48、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K562细胞的凋亡率下降。结论:正常人骨髓MSC能使导致K562细胞生长抑制,阻止K562细胞周期的运行,凋亡率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MSC数量的增加,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中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47例(次)患儿随机分为A、B、C组。A组(513例)患儿局部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h后行腰椎穿刺;B组(176例)患儿操作时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行腰椎穿刺,C组(158例)患儿直接穿刺。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3岁)或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3岁)方法评价患儿疼痛程度,记录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下降(P〈0.01)。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穿刺成功率没有影响(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显著改善穿刺疼痛,使用方便、不痛苦,家长、患儿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Valcade)对白血病K562细胞株细胞问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10?S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K562细胞,分别用0、10、20、30、50、100 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K562细胞6h后收集,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K562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并用20 nmol/L浓度硼替佐米作用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0,6,12,24,48h)分析K562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明显抑制K562细胞ICAM-1的表达(P<0.05),在硼替佐米浓度为0~20 nmol/L时成正比关系,当浓度>20 nmol/L各组差异无显著性。以20 nmol/L浓度作用K56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ICAM-1的表达较作用前明显下降.并且这种效应持续存在。结论:K562细胞株ICAM-1基因表达异常增高,硼替佐米可抑制其表达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输注体外扩增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低增生性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①53岁女性患者1例,2002-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0型,予HA、EA等诱导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在随后的4年中给予包括MA、中剂量Ara-C、DA、TA在内的多次巩固治疗以维持完全缓解.2006-01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复发.同年3月再次给予TAE方案诱导治疗未缓解,骨髓持续低增生,并持续粒细胞缺乏达半年.②患者有一位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姐姐,为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06-07再次入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于2006-08-23予CAG方案化疗,即阿柔比星10 mg/d,×8 d;阿糖胞苷15 mg/次,2次/d,×14 d;2006-08-23~2006-09-25给予洁欣300 μg/d.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霉菌性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于CAG化疗结束后第2天输注经体外扩增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数为1.4×106/kg受者体质量,以促进骨髓造血恢复支持治疗.结果: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第15天,中性粒细胞数达到半年多来第1次大于0.5×109 L-1.输注1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数5.5×109 L-1,中性粒细胞数4.64×109 L-1,血红蛋白量94 g/L,血小板数25×109 L-1,外周血象渐恢复正常水平.复查骨髓涂片显示骨髓三系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0.4%,骨髓流式细胞仪检查MRD阴性,骨髓达完全缓解,感染症状逐渐控制.随访半年,患者持续完全缓解,未有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出现.结论:CAG方案联合输注体外扩增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衰竭骨髓的造血重建,对长期反复化疗后出现低增生性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新的有前途的方法,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和意义。方法:以2009—2018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并接受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16例患儿为移植组,2013—2016年未进行移植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研究患儿的发病特征、治疗经过,绘制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儿的平均生存时间和3年无事件存活率,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移植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肿瘤分期及危险度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死亡3例,复发4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7.2±8.4)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5.1%;对照组死亡1例,复发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6.6±3.6)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2.1%。结论: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短期内改善预后的趋势,但是否能延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时间、延后复发时间和改善患儿最终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