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627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95篇
  3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纤维化是肾实质逐渐瘢痕化,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后期改变,肾纤维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延缓及逆转肾纤维化的进展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治疗目标。腺苷是细胞外的一种小分子核苷,近年来发现CKD患者肾组织间隙腺苷浓度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提示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膜上主要有4种腺苷受体亚型,A1AR、A2AAR、A2BAR与A3AR。这4种腺苷受体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腺苷受体可以促进或抑制肾纤维化的病变进展。并且,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组织内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控肾损伤修复以及CKD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因此,腺苷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重要靶点,但是其具体信号作用及下游通路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此外,中医药对腺苷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也是中医药治疗CKD的重要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SD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0)和造模组(n=80),造模组大鼠均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致骨质疏松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20只,造模12 h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予3、6、12 g/kg二至丸灌胃,1次/d。模型组与空白组均予1 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8周,比较各组骨组织病理学、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生物力、血脂代谢、组织Wnt/β-catenin通路标志性因子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脂肪细胞明显增大,脂肪细胞密度、面积、FLAW、PPARγ显著增加,外周血TC、TG和LDL-C含量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大鼠上述指标表达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V/TV、Tb.Th,Joint、骨密度、弹性模量、最大载荷、Wnt3a、β-catenin、LRP5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二至丸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LRP5/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考察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变化,探究其与MV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MVA患者93例,另随机抽取相同年龄段因胸痛入院但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未见异常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Galectin-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Galectin-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VA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VA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A患者Galectin-3、hs-CRP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Galectin-3水平与空腹血糖、hs-CRP、ET-1水平呈正相关(r=0.456、0.598、0.426;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488;P0.05)。结论 MVA患者血清Galectin-3水平上升,可作为MVA患者中微血管纤维化和预测炎症和微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伤口迁延不愈。外源性电刺激提供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电流,其独特优势是使电荷调控伤口,促进伤 口愈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成为目前组织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介绍一些常见慢性伤口 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主要探讨目前电荷调控伤口愈合的形态学改变、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alo同心圆性硬化(Balo's concentric sclerosis,BC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缓解型BCS患者4次发作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相关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患者先后出现头晕、呕吐、视物模糊、面部麻木、行走不稳、耳鸣、左侧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及眼震、痛觉减退、肢体肌力下降、巴氏征(±)、共济运动异常、偏瘫步态等定位体征。患者先后发作4次,其中1次为亚临床发作,仅表现为影像学的复发;(2)辅助检查:CSF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正常或增高,第1次发作CSF-OB(+),余3次为(-); 3次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异常; MRI显示左侧桥臂、右侧颞叶、双侧基底节、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右侧小脑半球、左侧枕叶、颈髓、胸髓等部位异常信号,大部分病灶呈同心圆样改变,直径1~3 cm,同心圆层数为3~5层,也有部分病灶呈斑片状改变,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后多数病灶明显缩小;(3)治疗及预后:对激素治疗反应好,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BCS常见于青壮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多样,可为缓解复发病程; CSF可有白细胞数和蛋白水平增高,CSF-OB可为阳性; MRI可见同心圆样病灶与斑片状病灶共存,可累及脊髓; 对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分析探讨基于调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的雌性同窝小鼠(观察组)与小鼠(对照组),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观察小鼠状态,检测血脂指标,记录易损斑块的病理状况。结果:所有小鼠顺利完成实验,未观察到局部和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小鼠造模后2周、4周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G)值比对照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造模后2周、4周的动脉内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观察组心底、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对照组更显著,脂质核心面积增大,泡沫细胞显著增多;观察组小鼠造模后2周、4周的易损斑块面积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的MMP-9相对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CTGF缺失表达可抑制MMP-9的表达,促进血脂代谢正常,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