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ICLAS)提供的盲样对本实验室微生物检测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方法 将ICLAS提供的7个盲样接种到血平板培养并纯化,依次通过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和触酶试验选择相应的梅里埃生化条上机进行鉴定.对于上述方法无法确认的样品则采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进一步鉴别.结果 对7个盲样进行分析后,最终确认1号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号为铜绿假单胞菌,3号为肺炎链球菌,4号为欣氏鲍特菌,5号为粘质沙雷菌,6号为牛棒状杆菌,7号为嗜肺巴斯德杆菌,检测结果与ICLAS提供结果一致.结论 本实验室病原菌检测质量可靠,实验人员的检测水平合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在独立通风笼盒(IVC)所处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IVC 不同换气次数时,大、小鼠 IVC 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方法屏障环境内,以7 d 为换笼周期,分别设定室内环境低湿(40%)、中湿(50%)、高湿(60%),IVC 换气次数为40次/h、60次/h 时,对3个品牌大、小鼠 IVC 微环境进行测定,观察笼盒内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结果当室内环境为低湿条件,小鼠和大鼠 IVC 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中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大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高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笼盒内微环境均基本能够满足 GB14925-2010对湿度和氨浓度的要求。而在高湿情况下,即使大鼠 IVC换气次数置为60次/h 也不能满足要求。结论室内环境湿度和 IVC 换气次数是影响 IVC 微环境的关键指标,只有依据室内环境条件合理设置 IVC 换气次数才能较好地维护 IVC 微环境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诺如病毒(MNV)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MNV(4×104拷贝/μL)分别以静脉、腹腔联合注射(iv+ip)、饮水(dw)、灌胃(ig)3种不同途径接种ICR小鼠,各组于感染前(0 d)、感染后3 d、6 d、14 d、25 d、34 d、51 d随机剖检2~3只小鼠,收集血清和心、肝、脾、肺、肾、脑、胃肠内容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光定量(q RT-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抗体和病毒载量。结果所有感染小鼠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种途径接种的小鼠在感染后25 d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初期以ig接种组抗体水平最高,随后iv+ip接种组抗体水平上升幅度最大并在51 d高于其它接种组。小鼠接种MNV 3 d可在3组接种鼠的胃肠道、脾、脑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各组的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有差异,其中iv+ip接种组盲肠内容物(3~51 d)、脾(6 d)和肝(14 d)病毒载量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不同接种途径对MNV在小鼠抗体水平和病毒载量影响较大。iv+ip感染效果较好,可作为MNV病毒感染模型的有效接种方式。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合盲肠内容物核酸检测有利于MNV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依据GB 14922.2标准中SPF级动物质量要求,对2014~2016年广东省生产许可单位的普通级兔和豚鼠进行病毒抗体监测,分析从普通级动物中筛查SPF级动物的可行性。方法 累计收集到来自6家单位9批次的167只普通级兔和155只普通级豚鼠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GB 14922.2标准中规定的SPF级动物排除的病毒抗体。结果 兔出血症病毒(RHDV)免疫阳性率85.4%(134/157),10只非免动物抗体均为阴性,兔轮状病毒(RRV)阳性率42.5%(71/167),兔仙台病毒(SV)结果均为阴性。豚鼠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阳性率52.9%(82/155),豚鼠小鼠肺炎病毒(PVM)阳性率20%(31/155),仙台病毒(SV)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病毒(LCMV)均为阴性。结论 普通级兔和豚鼠虽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但SPF级动物质量要求排除的病原污染率较高,表明不适宜通过群体筛查获得满足SPF级质量要求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猕猴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后其脾脏和淋巴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SIVmac251病毒感染猕猴,取感染过程中死亡猴以及实验结束存活猴的脾脏和淋巴结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观察,见三种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包括增生型,退化型和耗竭型;电镜观察,淋巴细胞胞质、胞核及静脉内皮细胞胞质内见病毒颗粒和晶格状排列的病毒;脾脏和淋巴结超微损伤以线粒体为主,表现为线粒体增生,肿胀和形态改变(长形巨大线粒体).结论 SIV感染猕猴淋巴结病理改变与人HIV淋巴结病理改变相近,是适于研究艾滋病免疫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首次发现晶格状排列的SIV病毒.  相似文献   
6.
五指山小型猪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繁殖性能指标。方法依据相关标准,测定普通级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种猪繁殖性能,并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繁殖行为学参数稳定,母猪性成熟早,胎次对窝产仔率、仔猪生存率以及个体重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多数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窝产活仔数与出生个体重间存在负相关,并且随着胎次的增加负相关性增强。结论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生产繁育性能较高,具有较好的实验动物化价值。仔猪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间差异仍有增大的趋势,提示种群仍需进一步选育和纯化。  相似文献   
7.
五指山小型猪糖耐量试验及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五指山小型猪的正常糖耐量水平,并检测血脂,筛查糖、脂代谢异常小型猪.方法 选择未去势的五指山小型猪,禁食不禁水12h后按1.2 ml/kg体重的剂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并分别在注糖前、注糖后10、30、60、90和120 min采血测定血糖值.同时采取空腹血清送实验室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静脉注糖后血糖水平出现显著性波动,注糖后10 min内血糖水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注糖后90 min恢复到给糖前水平.有7头小型猪的糖耐量部分血糖值超过95%置信度上线值,有12头小型猪部分相关的血清生化指标值超过95%置信度上线值.相关性分析发现Glu与TG、TC、HDL-C、LDL-C这4个指标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TG、HDL-C与Glu显著相关.结论 筛选出糖代谢或脂代谢异常,以及糖耐量减低的小型猪.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1-42(Aβ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大脑海马神经元淀粉样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为注射thior-phan和Aβ1-42建立恒河猴AD模型提供数据准备。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猴子海马Aβ1-42、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海马CA1、CA2等区神经元萎缩,海马齿状回局部颗粒细胞丢失被胶质细胞取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各区Aβ1-42、ChAT、GFAP阳性细胞吸光度(OD值)分别为0.59±0.05、0.21±0.04、0.19±0.04,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导致恒河猴海马产生类似AD患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李文德  吴玉娥  闵凡贵  黄家园  黄韧 《河北医药》2009,31(23):3181-3184
目的 观察颅内灌注Aβ1-42和Thiorphan给药后恒河猴基底、核大脑皮质等部位胆碱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 将恒河猴4只,分为对照组(1只)与实验组(3只),对照组开颅后只注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基底核和大脑皮质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再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切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反应活性及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给药后实验组恒河猴基底核、皮质等部位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hAT水平降低.结论 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后损害大脑基底核、皮质等部位的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盐酸多西环素(DOX)进行了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阐明盐酸多西环素在猪的组织中消除规律,为休药期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建立DOX在猪血浆及组织中的提取方法及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法。猪单次口灌5mg/kg体重剂量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血样和组织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组织中DOX的浓度;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达0.9990以上,血浆、肌肉、皮脂、肝脏和肾脏中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5μg/ml、0.010μg/g、0.010μg/g、0.020μg/g、0.0120μg/g;血浆及各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69%以上;目内变异系数小于10%,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5%。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其药物时间曲线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5.37e^-0.15t6.02e^-0.115t-11.39e^0.25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Ka0.25±0.02/h;消除半衰期t1/2β6.02±0.8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7.07±2.80μg·ml^-1h·^-1;表观分布容积Vd/F2.26±0.48L/kg;清除率CLb0.29±0.05L·h^-1kg·^-1;达峰时间Tp5.42±0.25h;峰浓度Cmax1.09±0.26μg/ml。通过药物动力学试验得知,以5mg/kg体重的剂量单次口灌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快,分布广,可以达到明显的抑菌效果;通过药物残留试验得知,药物在组织中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