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静脉血栓中凝血、炎症、免疫和纤维收白溶解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模型结果证实炎性反应参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形成、扩散和溶解。VTE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白细胞及其各种亚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将着重探讨炎性细胞及其因子在VTE中扮演的角色,为后续探讨VTE的抗炎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芯即玉米脱去籽粒后的穗轴,占玉米穗总重量的20.0% ~ 30.0%.我国古代便发现:将其入药具有利尿、清热和去火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玉米芯还具有抗凝血、抗氧化、减肥等作用,下面就玉米芯的医用前景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氨肽冻干粉口服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对外周血IgG、IgA、IgM、IgE水平及T细胞亚群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对照组患儿仅采取常规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外周血IgG、IgA、IgM、IgE水平及T细胞亚群影响。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IgG、IgA、IgM、IgE水平及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IgG、IgA、IgM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相比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IgE水平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gE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D3~+、CD4~+、CD4~+/CD8~+升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CD8~+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8~+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D8~+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且能改善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降低IgE水平,调节免疫平衡,利于控制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雌性日本大耳白兔19只,1 ml/kg 3%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胸部备皮。将双侧前胸壁分为上、下肺区,共四区;经胸部超声检查留取四区的正常胸部声像图。按0.1 ml/kg油酸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入后即开始计时,动态观察四个肺区的彗星尾征出现的时间、数量,并存储图像,直至1 h结束。结果 18只家兔出现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4.7%。注入油酸后,胸部声像图为短小彗星尾征、孤立彗星尾征、轻度弥漫性彗星尾征、中度弥漫性彗星尾征、重度弥漫性彗星尾征(瀑布征),出现的时间为:(5.36±2.16)min,(7.11±2.67)min,(10.94±5.94)min,(28.64±12.04)min,(46.40±5.59)min;短小彗星尾征是急性肺损伤最早出现的声像图表现。至1 h观察结束时,上肺区主要表现为轻度弥漫性彗星尾征,下肺区主要表现为中度弥漫性彗星尾征。结论 0.1 ml/kg油酸经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即可快速复制家兔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模型;模型成功的标志为注入油酸1 h内出现弥漫性彗星尾征;短小彗星尾征是急性肺损伤最早出现的声像图表现,可作为提示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声像图指征,为临床及早预防急性肺损伤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对大鼠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Wistar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n=8),采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通气4 h.A组为模型组,通气模式为吸气峰压(PIP)=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PEEP)=2 cm H2O;B、c组为同时输注丙泊酚组,通气模式同A组,B组输注模式为静注2mg/kg,继以4mg·kg-1·h-1速度持续输注;C组输注模式为5 mg/kg,继以10 mg·kg-1·h-1速度持续输注,记录基础时点、1、2、3、4 h的MAP、HR和动脉血气.4 h后处死全部大鼠,测量肺组织湿/干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v protein2,MIP-2)的含量,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MAP和PaO2在4 h时显著降低,由(116.0±7.4)mm Hg(1 mm Hg=0.133 kPa)和(379±65)mm Hg降低到(73±21)mm Hg和(103±48)mm Hg,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 h时A组的PaCO2显著升高(P<0.05),而B、C两组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湿/干比、BALF中总蛋白含量、TNF-α和MIP-2浓度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肺组织匀浆巾MDA浓度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A组SOD浓度也有所降低,但和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学病理评分B、C组也好于A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可减轻大鼠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积聚,抑制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最新发展的阻抗成像方法--核磁共振电阻抗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MREIT)技术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详述了MREIT技术基本理论和目前MREIT算法的发展状况,并就MREIT的发展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NEAT1(lncRNA-NEAT1)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1例首治的宫颈病变患者(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19例,宫颈癌12例)和22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探讨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同时,收集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标本5例,分析术前、术后血清lncRNA-NEAT1的表达变化。结果:宫颈病变患者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宫颈癌患者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用血清lncRNA-NEAT1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 0.664,P=0.043(95%CI:0.511~0.818),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74.2%;lncRNA-NEAT1低表达与宫颈癌细胞分化差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均>0.05);术后患者血清lncRNA-NEAT1的表达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血清lncRNA-NEAT1可作为宫颈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有望应用于宫颈病变(CIN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宫颈癌分化类型的判断及术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