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8双源CT(DSCT)行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疑似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MPI)检查,获取其心肌血流值.以SPECT为参考标准,评价CT-MPI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性及其与SPECT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成功完成检查,所有节段平均心肌血流量(MBF)值为(99.11 ±31.98)ml· 100ml-1·min-,非缺血区MBF值(117.61±29.82)m1· 100ml-1·min-1与缺血区MBF值(80.60±22.15)ml·100ml-1·min-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 =15.764,P<0.001).CT-MPI检查中19例26个血管支配区域出现CT-MPI的灌注缺损,以节段为基础,出现灌注缺损者为52段.SPECT-MPI检出心肌灌注异常13例16个血管区,共34个心肌节段.以SPECT为参照,以人为基础,CT-MPI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2.31%(12/13)、58.82%(10/17)、63.16% (12/19)和90.91%(10/11),准确性为73.33%,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的一致性Kappa=0.485(P <0.005);以血管区和节段为基础,CT-MPI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3.75%(15/16)、85.14%(63/74)、57.69% (15/26)、98.44%(63/64)和94.12%(32/34)、95.80% (456/476)、61.54%(32/52)、99.56%(456/458),准确性分别为86.67%和95.69%.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Kappa=0.634和0.772(P均<0.001).结论 负荷动态CT-MPI可较好地检测出心肌灌注缺损,对心肌缺血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112条下肢进行D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67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56例中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17例与手术对照,28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DSCTA与DSA符合率90.9%,与手术符合率91.1%,与超声符合率92.9%.结论:D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丁国良  钱萍艳  胡刚锋 《山东医药》2011,51(48):94-95,120,F0003
目的优化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案,降低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方法分析268例心率规律且小于70次/min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病例资料,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患者各134例,观察两者成像质量,比较两者单次扫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对比剂种类速率和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质量评分(3.71±0.52)分,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质量评分(3.78±0.36)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在CTDIvol分别为(14.02±0.02)、(79.50±10.09)mGy;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38±0.28)、(23.84±4.35)mSv,P均〈0.05。结论在心率规律且小于70次/min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减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双源CT Flash螺旋心脏扫描技术在低心率患者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心率波动范围10次/min以下?体质指数(BMI)20~24?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60例)行 Flash螺旋心脏扫描模式,采集一个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预设采集期相为60% R-R间期;B组(60例)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采集3~4个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预设采集期相为70% R-R间期?由2名医师分别对两组冠状动脉树的13段图像质量进行分析评分,并对辐射剂量进行统计,两组差异性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A组为(4.58 ± 0.62)分,B组为(4.55 ± 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71,P = 0.787);A组辐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0.75 ± 0.13) 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2.35 ± 0.19)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621,P = 0.000)?结论:在严格控制入选标准前提下,Flash螺旋心脏扫描模式可在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的同时,又能较大程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肾损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外伤所致的疾病。肾损伤的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对肾损伤的预后极为重要。CT检查对确定肾损伤和肾损伤程度及其周围情况较其它传统检查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对42例肾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Computertomographyicangiography,CTA)给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各种CTA三维成像技术相继广泛应用。笔者应用多层螺旋CT对大血管病变行MSCTA检查,对每一病例同时运用容积漫游(VR)、表面遮蔽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等血管三维重建方法并作相互比较,以探讨MSCT血管造影术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和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间因怀疑大血管病变而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者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60.3岁…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MSCT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15例患者做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心脏分段重建算法,选择0.5s螺旋扫描。在9个R-Rinterval上进行冠状动脉CT图像重建。结果15例患者的230个冠状动脉节段(内径>2mm)中,213个节段(91%)在7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15(6.4)、9(3.8%)和3(1.3%)个节段分别在80%、40%和5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结论冠状动脉通常在心动周期R波后70%R-Rinterval上显示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的3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组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114例(38%)有冠状动脉心肌桥存在,其中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95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10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5例,多支病变4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心肌桥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用?字2检验比较两组CTCA对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C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98.4%(1 787/1 816)?98.1%(1 717/1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 = 0.14,P = 0.70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2 ± 0.64)分?(4.41 ± 0.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8,P = 0.710);两组CTCA与C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是Kappa = 0.829和0.845,两组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0 ± 0.98)和(12.60 ± 1.90)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P = 0.000)?结论: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既能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种后处理技术对术前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NSS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种后处理成像,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并与术中对照。结果:MSCT及后处理成像清楚显示了30例患者共40个肿块。三维CT成像共显示了58条肾动脉中的55条(94.8%),显示了56条肾静脉中的53条(94.6%)。三种技术对NSS术前评判效果良好,但不尽相同,VR优于MIP和SSD(P〈0.05),MIP优于SSD(P〈0.01)。结论:MSCT三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对NSS术前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