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自然周期及微刺激周期单个卵泡发育情况,探讨卵泡容积大小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科微刺激周期及自然周期单个卵泡行IVF-ET/ICSI助孕妇女1480例的临床资料,并按卵泡容积大小分为≥5.5 m L组(A组),4.5~5.0 m L组(B组),3.5~4.0 m L组(C组),2.5~3.0 m L组(D组)及1.0~2.0 m L组(E组),对照观察各组IVF-ET/ICS助孕结局。结果:1各组自然周期与微刺激周期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卵泡直径逐渐减小,卵泡容积逐渐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自然周期中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仅为11.8%,而其他4组临床妊娠率在20.0%~25.0%之间,活产率在15.8%~20.0%,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较高的可移植胚胎率和较低的未受精率,但与D组和C组比较,其未获卵率较高(为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胚胎可移植周期仅占总周期的39.53%(17/43);B组有较高的两原核细胞(2PN)率和较低的异常受精率、未行授精率,有胚胎可移植周期占总周期的48.19%(40/83),另3组的实验室结果均较A组好。3微刺激周期中,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4.1%和21.6%,其他3组在16.7%~17.8%,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异常受精率较高,达15.4%,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也最高,分别达97.0%和87.8%,E组的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最低,仅为75.8%和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受精率较低,异常受精率也低,仅为3.0%,与D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取卵时卵泡容积在2.5~5.0 m L,对应h CG日卵泡直径约在15.1~19.6 mm时行IVF-ET/ICSI助孕结局可能较好,但还需扩大样本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本中心治疗的258对夫妇共行480个AID治疗周期,根据女方年龄分成≤30岁和≥31岁两组。结果:480个AID治疗周期共获得120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25.00%,累积妊娠率达46.51%。≤30岁和≥31岁两组在自然周期方案中周期妊娠率分别是29.65%、13.33%,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1.00%、25.00%,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促排卵方案中,两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4.02%、23.81%,累积妊娠率分别为48.86%、43.48%,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不孕年限延长,两组AID的周期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下降,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前4个周期的周期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4.03%、24.94%、24.69%和25.00%,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周期与后三个治疗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分别是24.03%、39.53%、45.74%和46.51%,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结论:①在AID治疗中女方年龄增高,促排卵授精方案优于自然周期授精方案。②AID至少应进行3~4次,未成功者再求助于试管婴儿等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高龄、反复体外受精(IVF)失败、优质胚胎率低下、或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比较使用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的临床参数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月经第2天窦卵泡直径〈8 mm,雌二醇(E2)〈290 pmol/L的患者分为微刺激周期组43例,从第3天开始服克罗米芬50 mg至取卵日,第8天B超监测,酌情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注射;自然周期组43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卵泡直径〉15 mm,E2值1,100 pmol/L时,22:30肌注达菲林0.2 mg.在内膜达8~14 mm时行胚胎移植.否则实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日后进行自然周期移植.结果 与自然周期相比,克罗米芬周期提高了取卵成功率和优质胚胎率,降低卵母细胞早排率和周期取消率.但移植周期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对于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体外受精周期,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在所获得的卵母细胞质量等指标上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接受常规超促排卵体外受精(IVF)≥2周期失败,年龄≤38岁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既往治疗周期表现为卵巢反应低下71周期(A组),优质胚胎率低下98周期(B组).将月经第3天窦卵泡直径<8 mm,雌二醇(E2)<280 pmol/L的患者,从第3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至取卵日,第8天B超监测,酌情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注射.两组均在优势卵泡直径>15 mm,平均每个优势卵泡E2≈1,100 pmol/L时,于当天20:30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肌注0.2 mg诱发排卵,34~36 h后采卵;在内膜厚度达8~14mm时行胚胎移植;否则实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以后进行自然周期移植.结果 A组,优质胚胎率62.48%、临床妊娠率28.57%、每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4.08%;B组分别为73.39%、45.90%及28.58%.两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流产率(A、B两组分别为20.08%和34.5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多次使用常规超促排卵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微刺激方案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与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3月-2007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注射hCG日有血清孕酮水平检测结果的786个IVF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周期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采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将孕酮水平为5.5、6.0、6.5、7.0、7.5、8.0、8.5和9.0 nmol/L设定为不同界值,孕酮水平<相应界值者为低孕酮水平,≥相应界值者为高孕酮水平,分别比较采用不同界值时高、低孕酮水平患者的各项实验室及临床检测指标.结果 786个周期中,采用不同的孕酮水平界值时,注射hCG日高孕酮水平与低孕酮水平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8.5及9.0 nmol/L为孕酮水平界值时,高孕酮水平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27.3%(3/11)和3/7,均高于低孕酮水平者[分别为8.8%(26/297)和8.6%(26/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9.0 nmol/L为孕酮水平界值时,高孕酮水平患者的总流产率为3/7,高于低孕酮水平者[11.0%(34/3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关,当以8.5或9.0 nmol/L为孕酮水平界值时,早期流产率或总流产率与高孕酮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IVF周期中多原核合子与妊娠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合子比例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954个IVF治疗周期资料,回顾分析多原核合子比例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相比无多原核合子周期,多原核合子比例≥30%时妊娠率明显下降(43.2%vs28.1%,P<0.05),<30%时妊娠率明显升高(43.2%vs52.36%,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原核合子比例<30%组多原核合子发生率降低(35.6%vs24.1%,P<0.05)。结论:IVF周期中多原核合子比例可作为预测临床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或微刺激周期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临床参数(获卵率、受精率、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本生殖中心CCRM数据库中选取6 632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 253例,微刺激周期4 379例,在月经第3天B超监测窦卵泡数目、直径,检查基础FSH、LH、E2值。窦卵泡直径8mm,FSH16U/L、E2280pmol/L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加HMG微刺激促排卵,否则行自然周期。当优势卵泡直径15mm,平均每个优势卵泡E2约等于1 100pmol/L时,于当天20:30肌肉注射0.1mg GnRH激动剂(GnRH-a)诱发排卵,34~36h后取卵。在内膜达8~14mm时行新鲜胚胎移植,否则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以后行自然周期移植。结果自然周期或微刺激IVF/ICSI治疗时,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每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0%左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妊娠率没有明显改变,连续4周期累计妊娠率约46%。结论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在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中,妊娠率没有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建议连续采用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节约治疗时间、提高累积妊娠率。年龄45岁的不孕症患者应适时终止自然周期/微刺激治疗,或改用供卵IVF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鲜移植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移植(190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97例)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190例刺激周期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47.4%(90/190)、30.2%(103/341)、10.0%(9/90),97例全部胚胎冷冻后行FET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分别为60.8%(59/97)、47.0%(86/183)、10.2%(6/59),组间妊娠率与种植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OHSS风险等不适宜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选择全部胚胎冷冻并择期进行FET,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预防迟发型OHSS的发生,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自行研配的培养液与商品化培养液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运用效果,为进一步优化体外成熟培养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择使用自行配制培养液的(IVM-A组)110个周期和使用商品化(IVM-B组)培养液的99个周期,并以同期行ICSI的治疗周期为对照(ICSI-C1和ICSI-C2),比较两组在体外成熟?胚胎发育?胚胎种植?临床妊娠及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两对照ICSI-C1和ICSI-C2各项指标无差异的情况下,IVM-A组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等方面均高于IVM-B组,且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明显提高(P < 0.05或P < 0.01),可移植胚胎率已达到ICSI组水平?虽然表面上IVM-A组在胚胎种植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低于IVM-B组,但不同阶段的对照组其指标明显改变,ICSI-C2(2006年以后)明显好于ICSI-C1?这种差异可能与近年来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及宫腔镜的使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IVM-A的流产率只有10.53%,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同期的对照(ICSI-C1)却明显高于ICSI-C2,提示使用自行配制培养液培养的胚胎可显著降低流产的发生?但由于样本量还不够大,结果尚待进一步验证?结论:自行配制的培养液具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可能与其中额外添加的mHFF及E2等有关?但系统尚需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其高效?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10.
对体外受精失败后不同授精时间进行补救ICSI的结局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初次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失败后不同时间进行补救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授精对胚胎发育潜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的常规IVF周期分为6 h后行补救ICSI短时授精组(A组,再将A组按补救ICSI时间分为6~8 h的A1组和8.1~12 h的A2组)及晚时授精(22 h后行补救ICSI)组(B组),比较各组间的治疗结局。结果:A组总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1组与A2组相比,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短卵龄有利于补救ICSI结局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