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基线CRP、CEA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基础CEA水平与病理类型、性别(P=0.000,0.025)相关,与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CRP水平与分化程度相关(P=0.038),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基础CEA、CRP水平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27,0.015),且两者均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血清CEA、CRP基础水平可以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73例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和D-二聚体)、影像学表现、治疗等综合分析。结果 (1)73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男性52例,占总体的71.23%,女性21例,占28.77%,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为56.05±10.21岁。(2)临床表现中,有咳嗽咳痰症状51例,有发热21例,有咯血16例,有胸痛20例,体检发现15例。(3)部位及大小,病变在肺野内、中、外带均有发生,其中,左肺上叶17例,下叶15例,右肺上叶21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7例。病灶范围大于3cm的39例,小于3cm的34例。(4)实验室检查:77例患者中,CEA增高4例,CA199增高1例,NSE增高12例,D-二聚体增高12例。(5)PET-CT,共有11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3例未见FDG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6)治疗,73例患者中,手术40例,未手术33例;未手术的33例患者中,单独抗感染治疗的13例,抗感染病灶无吸收后用激素或同时用激素的18例,未处理的2例。(7)预后,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2周至2年,28例病灶完全吸收,2例因咯血及病灶增大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白血病预后不佳,2例未复查。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因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的综合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波紫外线辐射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p53信号传导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角质形成细胞p53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20、60和120mJ/cm2UVB辐射培养的取自健康儿童包皮的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分析UVB辐射后2h、24h和48h。p53及其下游分子MDM2、p21、Bax和GADD45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后均可见p53表达水平持续性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后,MDM2、p21、GADD45升高不明显(P〉0.05),Bax不表达;UVB辐射剂量升至60mJ/cm^2后,MDM2于辐射后2h短暂性显著升高,p21和Bax持续性显著升高。结论 UVB辐射激活了角质形成细胞的p53信号传导通路,p53下游分子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相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量比值的变化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每组12只。用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大鼠气道反应性;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IL-5、γ干扰素(IFN-γ)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法检测肺组织中IL-4、IL-5、IFNγ-、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W estern b lot)法检测肺组织T-bet和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用同等剂量氯化乙酰胆碱(20、40、80、160μg/m l)激发时平均呼气阻力哮喘组分别为(6.26±0.85)、(11.55±3.09)、(28.74±5.94)、(3 710.83±197.49)cm H2O.m l-1.s-1,对照组分别为(1.51±0.18)、(2.15±0.36)、(6.08±1.06)、(37.17±6.12)cm H2O.m l-1.s-1,两组不同激素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EOS)、淋巴细胞数,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 i)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 i)哮喘组分别为(26.0±1.6)个/mm2、(45.2±3.2)个/mm2、12.0±1.4、6.7±0.6,对照组分别为(2.9±1.2)个/mm2、(8.8±1.8)个/mm2、6.4±0.8、2.7±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ALF中IL-4、IL-5和IFN-γ含量哮喘组为(23.4±0.7)pg/m l、(24.8±0.5)pg/m l和(21.7±1.1)pg/m l,对照组为(9.3±0.3)pg/m l、(12.5±0.3)pg/m l、(65.8±2.1)p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组织中IL-4、IL-5和IFN-γmRNA表达水平哮喘组分别为2.260±0.210、0.510±0.100、0.100±0.020,对照组分别为0.060±0.020、0.160±0.020、0.850±0.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组织中T-bet/GATA-3 mRNA表达量比值对照组为0.73±0.32,哮喘组为0.06±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组织中T-bet/GATA-3蛋白表达量比值哮喘组为0.09±0.04,对照组为0.75±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大鼠T-bet/GATA-3蛋白表达量比值与20、40、80μg/m l氯化乙酰胆碱激发时的呼气阻力呈负相关(r分别=-0.959、-0.919、-0.943,P均<0.01);与EOS数、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0.832、-0.831,P均<0.01);与WA/P i、ASM/P i呈负相关(r=-0.837、-0.863,P均<0.01);与BALF中IL-4和IL-5含量呈负相关(r=-0.921、-0.920,P均<0.01);与IFN-γ含量呈正相关(r=0.934,P<0.01);与肺组织中IL-4、IL-5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64、-0.931,P均<0.01);与IFN-γ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83,P<0.01)。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失衡表达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能客观反应哮喘免疫失衡,很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哮喘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哮喘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10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CAM-1表达。结果:哮喘患者PBMCs ICAM-1及ICAM-1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哮喘患者PBMCs ICAM-1与ICAM-1 mRNA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CAM-1参与哮喘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肺组织n2型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和其受体C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模型.自第14天雾化吸入OVA前0.5h.干预组分别雾化吸入咪喹莫特30min及腹腔注射地塞米松。OVA雾化结束后24h,每组小鼠眼球摘除采血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TARC水平;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CCR4和TARC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IL-4、IFN-γ、CCR4和TARC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哮喘小鼠HE染色可见气道上皮不完整,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地塞米松组和咪喹莫特组炎症程度减轻。②哮喘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种炎症细胞较正常组显著增加。眯喹莫特治疗组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租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明显减少。③哮喘组小鼠血清TARC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咪喹莫特治疗组小鼠血TARC水平较哮喘组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CR4和TARC均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咪喹莫特和地塞米松治疗组能减少CCR4和TARC的表达。⑤哮喘组小鼠肺组织IL-4、CCR4和TARC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强。咪喹莫特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肺组织IL-4、CCR4和TARCmRNA表达较哮喘组降低,比正常组表达增加。结论:雾化吸入咪喹莫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抑制肺组织CCR4和TARC蛋白和mRNA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素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周身无力,劳累后出现心悸,气短10个月,近2个月加重,不能平卧,有时心前区压迫感,伴有少尿和浮肿,于1985年12月3日入院,检查:T37.3℃,P88次/分,BP110/90mmHg,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左侧胸膨满,双肺第四肋以下叩浊,语颤减弱,双肺均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88次/分,律整,心音纯,胸腹壁浮肿,肝肋下4.0cm,剑下7.0cm,表面光滑,Ⅱ度硬,有触痛,双下肢及阴囊重度浮肿。尿常规:蛋白( ),白细胞4—6/H.P,红细  相似文献   
9.
作为支气管扩张药,抗胆碱药物在治疗阻塞性气道疾病(包括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短效和长效抗胆碱药物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异丙托溴铵和速效β受体激动药合用可有效控制不同年龄哮喘的急性发作。噻托溴铵是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它与M1、M2、M3受体竞争结合,与异丙托溴铵相比噻托溴铵从M1、M3胆碱能受体复合物上解离的速度要比从M2胆碱能受体复合物上解离的速度慢。噻托溴铵能减少Th2细胞因子和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噻托溴铵与吸入激素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未完全缓解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肺功能。吸入抗胆碱药物不易吸收入血,因而全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咪喹莫特对支气管哮喘小鼠Th2型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喹莫特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抑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增加γ干扰素(IFN-γ)表达。为此,我们研究了咪喹莫特对哮喘小鼠血清、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巨噬细胞衍生的趋化因子(TARC)和胸腺活化和调节趋化因子(MD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