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0~2007年胸腰椎骨折病例115例伤后48 h,采用间接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8.4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Cobb角术后较术前明显缩小.9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间接复位内固定早期治疗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椎管容积恢复满意、神经损伤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LISS接骨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该院骨伤科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接骨板固定治疗;治疗组予以微创LISS接骨板固定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水平,采用Kolment标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L-6、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9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LISS接骨板能够降低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血清中IL-6及IL-8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膝关节术后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Gamma钉、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联合压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对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52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髓内固定方式分为Gamma钉组、PFNA-Ⅱ组、InterTan组,并比较相关参数。结果与Gamma钉组比较,PFNA-Ⅱ组和InterTan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量减少(P<0.05);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InterTan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Gamma钉组和PFNA-Ⅱ组(P<0.05);以上指标其他组间比较,以及术后24个月3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PFNA-Ⅱ和InterTan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而InterTan愈合时间较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块的影像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腰椎爆裂骨折对神经的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对神经损伤与骨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也颇有争议。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12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其X线平片,CT或/和MRI图像结合各自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块的影像学形成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以中1/3骨折多见。自2008年1—12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8~61岁,平均31岁。左侧6例,右侧1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拟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和髋关节置换组各40例.P 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内固定,髋关节置换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消肿以及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患侧肢体开始负重的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能够开始负重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PFNA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早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7.5%,明显高于PFNA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与PFNA组(27.5%)比较,髋关节置换组(1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好,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手术损伤大,应注意早期感染的及基础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U形钛棒系统内固定与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0例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双侧26例,单侧4例;受伤节段L3 3例,L4 9例,L5 18例;均采用U形钛棒系统内固定与峡部植骨治疗,随访24个月。结果 30例患者术后6个月、24个月的ODI指数、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U形钛棒系统内固定与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内固定稳固,腰椎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