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女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26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并与同期的797例男性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女性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女性食管癌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病变位置中颈段及胸上段比例为16.9%,病变长度<5cm比例为90.0%,浸润深度为pT1~pT2比例为49.8%,病理TNM分期为Ⅰ、Ⅱ期比例为74.7%,淋巴结转移率为30.6%,脉管癌栓率为9.2%。与男性相比较,女性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晚,病变部位较高,病变长度较短,病变浸润深度较浅,病理TNM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侵犯率较低;而在病理类型、神经侵犯率、组织分化方面与男性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0%和66.7%,而男性患者分别为86.5%、65.8%和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是女性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女性食管癌在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TNM分期、脉管癌栓等方面具有与男性食管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女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要优于男性,可能与其病变长度较短、浸润深度较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及病理TNM分期较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胃间质瘤(esophageal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gastric stromal tumor,ECG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5月~2013年3月确诊的14例ECG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生存进行随访?结果:ECGST的发生率约为0.54%?患者主要以食管癌的临床表现而就诊,术前普通内镜?CT检查对胃间质瘤的漏诊率均为100%?14例均在术中发现胃间质瘤病灶结节?14例食管癌病灶大小平均为2.84 cm(0.5~6.0 cm),胃间质瘤的病灶大小平均为0.69 cm(0.4~1.8 cm),每例患者的间质瘤病灶大小均小于相应的食管癌病灶大小?食管癌TNM分期为0期2例?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4 例,胃间质瘤的TNM分期均为IA期;分期晚于相应的胃间质瘤TNM分期?12例胃间质瘤为极低度危险性,其余2例为低度危险性?术后随访时间9~41个月,除1例患者死亡外,余下13例存活?结论:ECGST并非罕见,ECGST患者术前胃间质瘤易漏诊?ECGST合并的胃间质瘤,相对于对应的食管癌,存在肿瘤大小较小?TNM分期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真实临床背景下,比较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替吉奥对比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三组:吉西他滨单药组( G组)23例,吉西他滨1000 mg · m-2,静滴30 min,第1、8天。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GM组)33例,在G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130 mg· m-2,第1天。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组( GS组)31例,在G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80/100/120 mg· d-1,每天2次,第1~14天;三组均每21 d为一周期。每2~3个周期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比较,其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受益率(CBR)均未取得统计学意义(P>0.0167);GM组和GS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GM组和GS组比较,虽后者略显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三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联合化疗组的末梢神经损害和皮疹发生率略高于单药组,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在真实临床背景下,GM方案和GS方案较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可获得更好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二者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6例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运用SPS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cut-off)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预后影响。结果:cut-off值3 cm以上,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取3 cm为cut-off值,将淋巴结阴性食管癌分为cut-off值≤3 cm及>3 cm两组。两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分期与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0.373)。病变长度≤3 cm的419例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4.4%和76.1%,病变长度>3 cm的267例患者分别为88.3%、57.8%、4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按照病变长度及T分期进行分组,≤3 cm与T1-2的生存曲线重合较好,而>3 cm与T3的生存曲线也很相近。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为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食管癌的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建议将病变长度纳入T分期,且可将≤3 cm归为T1-2分期,>3 cm归为T3分期。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可以据此区分食管癌术后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2013-03-31本院经病理确诊的67例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并与同期349例低分化无神经内分泌性质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67例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的患者中有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29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38例,后者包括30例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8例食管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67例患者病理均为低分化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食管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Syn阳性率分别为65.5%、93.3%和100.0%,NSE阳性率分别为27.6%、83.3%和87.5%,CgA阳性率分别为62.1%、73.3%和62.5%,CD56阳性率分别为58.6%、86.7%和75.0%。食管神经内分泌癌Ki-67阳性指数均〉20%且核分裂像数均〉20个/10HPF。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和无神经内分泌性质的低分化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仅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2例患者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其中28例行术后辅助化疗,8例行术后辅助放疗;5例有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者予以单纯化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生存率低于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P=0.042)和食管癌无神经内分泌性质患者(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Cox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P〈0.001)、TNM分期(P〈0.001)、Ki-67指数(P=0.018)、核分裂像数(P=0.010)和是否术后辅助治疗(P=0.042)为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具有神经内分泌性质的食管癌以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和食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为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价值。食管神经  相似文献   
7.
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ENEN)是发生在食管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食管肿瘤类型,发病率低。但目前随着胃镜、病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工作中病例数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认识该肿瘤,本文对ENEN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癌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胰腺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情况,将其与同期肺癌患者,急、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胰腺癌、肺癌患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6.34%(43/678)、4.33%(71/1 640)、5.07%(57/1 124)、4.21%(4/95),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为3.37%(1 652/49 017)。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胰腺癌患者HBsAg阳性率的比值比(OR)值为1.94,95%可信区间(CI)为1.42-2.65。胰腺癌患者分别与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胰腺癌患者无发病年龄、性别的优势(P〉0.05)。HBsAg阴性与阳性的胰腺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雷替曲塞(RTX)是一种喹唑啉叶酸类似物,与5-Fu有相似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上主要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