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对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迁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PBMC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单核细胞迁移的变化。结果低氧环境下PBMC的迁移率降低31%。对其细胞亚群的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的迁移率降低31.7%,单核细胞的迁移率降低63.1%,T、B淋巴细胞的迁移率无显著变化。结论低氧能显著影响单核细胞及NK细胞的迁移功能;检测低氧条件下PBMC的迁移能力,可为以免疫细胞迁移功能为靶点的炎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5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5,MMP-25)在正常早期妊娠和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正常早期妊娠和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MMP-25mRNA在正常早期妊娠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绒毛组织中MMP-25mRNA表达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逐渐上升,各孕周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5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② 正常妊娠组的绒毛组织中,MMP-25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并且随妊娠周数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与RT-PCR结果吻合;自然流产组仅在合体滋养细胞中有表达,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1±0.02和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蜕膜组织中MMP-25主要在腺上皮细胞表达,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微弱,两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5±0.13和0.2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5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相吻合,且蜕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推测其参与胚胎植入及胎盘形成过程中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及子宫内膜组织重构;自然流产患者MMP-25表达水平降低,造成滋养细胞浸润能力下降,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变化。方法对73例房间隔缺损行介入治疗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和纵径、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侧壁基底部心肌收缩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结果组织多普勒测量结果显示,随着介入治疗的结束,所有测量指标均随着右心室压力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或缩小(F=20.29~119.66,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较好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在肝细胞肝癌(LIH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分别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分析AATF mRNA与蛋白在肝细胞肝癌(LIHC)组织及对照组织的差异表达及定位;通过cBioPortal分析AATF在LIHC基因组改变及与AATF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网络;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AATF对肝癌患者5年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通过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分析AATF与LIH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织相比,AATF的mRNA(P<0.05)及蛋白表达水平在LIHC组织中显著上调,其蛋白在两种组织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均有定位。AATF的基因组改变在LIHC中发生率很低。与AATF相互作用的蛋白有ATM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检查点激酶2(CHEK2)等,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转录调控等过程。AATF mRNA表达水平与LIHC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log-rank P=0.003)。 结论 AATF在LIH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对人绒癌细胞系JEG-3腺苷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它对JEG-3侵袭性的影响。方法:JEG-3细胞在含雌、孕激素环境中培养24h,设MRS1706(A2BR阻断剂)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JEG-3细胞腺苷受体mRNA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JEG-3细胞表达腺苷A1R、A2AR及A2BR3个亚型,未检测到A3R的表达;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处理组A2BR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明胶酶谱检测发现雌、孕激素联合处理显著上调JEG-3细胞MMP-2的分泌水平(P<0.05),但对MMP-9无显著影响;阻断A2BR信号途径显著下调JEG-3MMP-2表达,并能抑制雌、孕激素对MMP-2的上调效应(P<0.05)。结论:雌孕激素能改变JEG-3绒癌细胞腺苷受体的表达模式,呈A2BR优势表达,A2BR信号通路参与雌孕激素对JEG-3细胞侵袭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3组,其中松弛性减低组28例,假性正常化组30例,限制性充盈组26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在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测量心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其达峰时间,计算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结果松弛性减低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增大(P<0.05),而限制性充盈组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较其他3组减小(P<0.05)。结论松弛性减低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明显增强,限制性充盈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小,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心室扭转运动逐渐减低。斑点追踪成像为心功能障碍患者机械力学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解决软组织缺陷过程中使用自体脂肪组织可以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几乎无组织排斥和过敏反应发生,同时其允许去除或处置体内其他部位积聚的多余脂肪,使脂肪组织得到合理分配.尽管目前自体脂肪移植的优势已经得到认可,但脂肪移植后的低存活率问题仍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将针对脂肪组织获取技术、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护理以及脂肪组织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环境中氧分压变化对NK92细胞迁移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K92细胞株分别置于1%、5%、10%、15%及21%氧,5%CO2环境下培养6小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活力,甲苯胺蓝法检测黏附能力;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氧分压条件下NK92细胞活率无显著区别;1%、5%、10%氧压下NK92细胞黏附促进率显著高于15%及21%氧压组(P〈0.05);10%氧压下NK92细胞CCR1、5、6、7及CXCR4 mRNA的水平显著高于常氧(21%O2)对照组(P〈0.05);低氧(1%O2)显著下调NK92细胞CCR5、7、CX3CR1及CXCR4基因的表达,上调HIF-1α及CCR1基因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环境中氧分压变化能影响NK92细胞黏附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但不影响其生存;NK92细胞低氧环境下生存可能与HIF-1α及CCR1基因表达上调有关。体外细胞功能及药物效应的研究不仅要考虑模拟体内的CO浓度,还应考虑氧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邵倩倩  刘俊  高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92-694, 69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蚌埠市部分高校学生对防疫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两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对象对于COVID-19常见临床症状(76.29%~98.57%)及有效防护知识(92.25%~99.55%)知晓率较高,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前三位为社交平台软件(53.12%)、电视广播(22.55%)、网站(22.37%),其中,对电视广播来源的信息信任度最高(98.13%)。GHQ-12的阳性检出率为6.00%,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GHQ-12量表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 < 0.01)。大二、大三、大四、硕士阶段的学生GHQ-12量表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一(P < 0.01)。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蚌埠市两所高校的学生对疾病防疫知识的认知状况较好,小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巨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为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术,患者均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脏达到巨脾标准,回顾分析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胰尾损伤与胰瘘发生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患者30~75岁,平均(52.40±10.72)岁,男5例,女15例。20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切除脾脏,出血量20~400 mL,平均(129.38±84.81)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时间115~240 min,平均(173.93±36.75)min。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3~12 d,平均(7.10±2.32)d。均未出现胰尾损伤及胰瘘;术后出现发热3例,体温最高达39℃,经影像学检查考虑为脾静脉及结扎后食管胃底迂曲静脉内血栓导致的脾热,经积极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5~14 d,平均(8.75±2.47)d。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采用腹腔镜前入路二级脾蒂离断术行巨脾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率高,并可有效避免术中大出血、胰尾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