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5例舌癌、11例颊癌术后缺损即刻采用前臂区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对术后并发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术后感染等进行分析,对取皮瓣侧手的功能、感觉和握力进行手术前后的观察比较;同时对修复后颊、舌外形、活动度等进行评价.结果:46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8.70%),其中1例坏死(2.17%),成活率达97.83%,术后感染 5例(10.87%);手感觉异常和握力下降分别有3例(各6.52%);舌外形、活动度及颊部皮瓣色泽均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质地优良,制备方便,成活率高,远期效果好,供区后遗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  相似文献   
2.
上臂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臂外侧皮瓣(LAFF)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上臂外侧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的继发缺损10例。结果 除1例皮瓣坏死外,其余9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口腔组织形态和功能恢复满意。7例患者供区有麻木感,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与前臂桡侧皮瓣相比,由于LAFF优点诸多,在口腔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LAFF是一种可选择的优秀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9例,通过摄全景片及关节片,观察髁状突复位情况、咬He关系恨不得情况,下颌运动度及术后随访等综合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开口度均在30mm以上,咬He关系恢复良好。本组9例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张口度达30mm-37mm,平均约35mm。髁状突复位准确,下颌运动自如,手术效果稳定,令人满意。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一种比较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自体嚼肌内移植异位成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诱导后植入嚼肌内异位成骨的过程。方法:从兔髂骨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分化,与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tricalcium phosphate/hydroxyapatite,TCP/HA)支架复合,植入兔自体嚼肌内,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学观察其成骨特征。结果: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性状稳定,经矿化诱导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表现为成骨细胞分化,表达Ⅰ型胶原蛋白,与支架材料复合植入自体嚼肌内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结论: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植入嚼肌内开展功能性组织工程化颌骨移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腭裂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I)和不填塞碘仿纱条(NI)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共72例病人,填塞碘仿纱条组39例,不填塞组33例。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体重变化、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填塞碘仿纱条组术后体温明显高于不填塞组且持续低热时间长,P<0.001;体重平均下降率明显高于不填塞组,P<0.001;创口愈合时间亦迟于不填塞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长;两组均未见创口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腭裂松弛切口内不填塞碘仿纱条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黏着斑激酶基因沉默促进舌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nsion kinase,FAK)基因沉默对口腔舌癌细胞株Tca8113失巢凋亡抗性的影响,探讨FAK基因与口腔鳞癌转移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舌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的方法检测FAK基因的表达,然后利用RNA干扰的方法抑制FAK基因的表达。最后利用悬浮培养、流式细胞仪的方法观察FAK对口腔舌癌细胞株Tca8113体外培养过程抗失巢凋亡的影响。结果舌癌细胞株Tca8113体外培养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失巢凋亡特性。特异性siRNA可以抑制FAK基因的表达。FAK基因干扰后,Tca8113细胞的失巢凋亡显著提高(P<0.01)。结论FAK基因沉默可以逆转舌癌细胞株Tca8113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抗失巢凋亡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 (E cd)、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在 77例OSCC组织中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 cd和MMP 2。结果  77例OSCC中E c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P <0 .0 5 ) ;MMP 2蛋白表达与OSCC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 .0 5 ) ;E cd蛋白表达与MMP 2表达呈负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E cd和MMP 2是影响OS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 测定OSCC组织中E cd和MMP 2蛋白表达 ,对阐述OSCC浸润与转移机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且对临床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不同方法构建颌下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 将80只大鼠按干预方式不同均分为A、B、C、D 4组,A组采用2 %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 .0 5ml;B组采用4 %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 .0 5ml;C组采用4 %二甲基苯丙蒽分析纯丙酮溶液注射入颌下腺,每只0 .0 5ml,连续3次,每次间隔两周;D组将实验动物的胸腺摘除,其余实验条件等同C组。各实验组在开始实验1周后给予含0 .0 5 %苯巴比妥的饲料喂养3个月,且均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结果 各实验侧先后都有肿瘤出现,诱瘤率分别约为2 2 %、30 %、4 8%、6 1% ,病理分析大部分是鳞状细胞癌,另有部分纤维肉瘤。结论 用D组方法构建的动物模型有易建立、成瘤率高的特点,可以较好地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pRb、CDK4c、yclinD1、p16INK4a等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状况和相互间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7例OSCC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pRb、CDK4c、yclinD1和p16INK4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7例OSCC中,pRb、CDK4、cyclinD1和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0%、74%和38%,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p16和pRb呈负相关(r=-0.312)。结论p16/Rb通路蛋白的异常表达和OSCC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cyclinD1可作为OSCC预后的辅助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