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患者使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应用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硫酸镁外敷,并用50℃热水袋保持温度,每隔4h更换1次,治疗时间为7d;观察组患者采用如意金黄散加白醋调成糊状外敷,每12h更换1次,治疗时间为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患者使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使用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各34例。实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参考组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略高于参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均取得显著疗效。两种手术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6例行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参考组(28例),治疗组采取手术治疗,参考组采取保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行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患者,治愈35例,好转1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6%。其中1例手术治疗死亡,2例保守治疗死亡。患者死亡原因是全身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为有效治疗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科学的诊治方法。患者早期胃瘘可采用保守治疗,病情加重时,需采取手术治疗,使用良好操作方法,确保患者可及时接受良好治疗,以防延误治愈时间,给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甲状腺全切除术)和观察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实验组34例,观察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与观察组对比, P〉0.05,无显著差异。术后,实验组0例复发,复发率为0;观察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6.1%;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术后复发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着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和Ⅰ期手术切除,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手术前短暂的准备和手术中肠道灌洗,把结肠断端提到腹腔外,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联合灌洗,把结肠灌洗干净,Ⅰ期手术切除肿瘤行肠吻合。结果:38例患者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1例治愈,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均控制并发症出院。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使用术中肠道灌洗,最大限度无菌技术和无瘤技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轻患者精神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2例患者术后1周内拆线,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现象,经理疗及皮下抽吸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24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肿块复发现象。结论给予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无复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