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鲍温病患者分为两组,各10例。治疗组予5-氨基酮戊酸外涂于皮损处,3h后予红光照射20min,能量密度100~120J/cm2,1次/周,共4周。对照组外涂5-氟尿嘧啶软膏皮损处,2次/d,共4周。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90.00%,对照组为30.00%,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溃疡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鲍温病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儿女,3月,其母诉患儿全身皮疹约3月就诊。患儿出生后7天,面部、躯干、四肢起红色皮疹,渐增多,2个月后上述皮损加重,手掌及足跖出现散在类似皮疹,无渗出、糜烂、溃疡等,曾在本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婴儿湿疹”,给予外涂“夫西地酸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1周,皮损未消退,反而增多,掌跖部出现大片环状红斑。故来本科就诊,追问家族史:父亲3年前生殖器溃疡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自行服用抗生素,溃疡愈合,淋巴结肿大消失。曾有婚外性生活史。母亲在16个月前外阴出现暗红色的扁平丘疹,无不适,外涂“夫西地酸软膏”,内服罗红霉素治疗,大约2周愈合。  相似文献   
3.
4.
1 临床资料 病例一,女性,46岁,以面部瘙痒伴有烧灼痒痛6天,于6天前面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发热感,渐出现烧灼痒痛,继之加重。故来门诊就诊,诊断:接触性皮炎查体:面部发红,和见少许红斑疹。给于尤卓尔软膏外涂一日二次,乙痒笨柳胺软膏外涂一日二次。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一日一次。患者服药大约6小时,躯干、四肢出现红斑、风团,界限清。立即给地塞米松5mg肌注,大约30分钟瘙痒减轻,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5.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2X受体对ATP、suramin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2X受体对ATP的反应和suramin、ivermectin(IVM)及低pH值对诱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后7 d的Wistar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P2X受体激动剂ATP,阻断剂suramin,调节剂ivermectin(IVM)及低pH值(pH=6.5)对跨膜电流的作用.结果分离神经元对P2X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反应明显,P2X受体调节剂对不同细胞有不同的作用.结论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丰富的P2X受体表达.细胞间P2X受体的表达类型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女性患儿,3个月,其母诉患儿全身皮疹3天。患儿出生后7天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皮疹并逐渐增多,2个月后上述皮损加重,并出现于手掌及跖部,无渗出、糜烂、溃疡等,诊断为婴儿湿疹,外用夫西地酸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1周,皮损未消失反而增多,手掌和跖部出现大片环状红斑。  相似文献   
7.
缺氧对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模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方法 成年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500 m高度的低压氧舱内,每天缺氧8 h,分别缺氧3、7、14 d和21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皮层、海马NR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缺氧皮层、海马NR1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明NR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缺氧各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14 d后酪氨酸磷酸化达到最高峰,而后开始下降,21 d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原缺氧条件下大鼠皮层、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可能是影响NMDA受体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外涂,分别在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87%,B组有效率88%,C组有效94%,三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是对金葡菌有高效的选择性和抗菌活性的药物,对常见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优于红霉素软膏和莫匹罗星乳膏。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病例一,女性,46岁,以面部瘙痒伴有烧灼痒痛6天,于6天前面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发热感,渐出现烧灼痒痛,继之加重。故来门诊就诊,诊断:接触性皮炎查体:面部发红,和见少许红斑疹。给于尤卓尔软膏外涂一日二次,乙痒笨柳胺软膏外涂一日二次。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一日一次。患者服药大约6小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病例一,女性,46岁,以面部瘙痒伴有烧灼痒痛6天,于6天前面部使用化妆品后,出现发热感,渐出现烧灼痒痛,继之加重.故来门诊就诊,诊断:接触性皮炎查体:面部发红,和见少许红斑疹.给于尤卓尔软膏外涂一日二次,乙痒笨柳胺软膏外涂一日二次.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一日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